天津海關:科技讓通關更便利
像訂網約車一般操作安排提箱、借助數據虛擬空間完成巡查、在“無人碼頭”實現貨物無感通關……如今,天津口岸的海關監管作業越來越便捷。
據天津海關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天津口岸實現進出口4980.6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全國領先。其中,出口2826.6億元,進口2154億元,規模均創下同期新高。
5月4日,天津捷嘉物流有限公司從丹麥進口的一集裝箱冷凍豬肉,運抵天津東疆太平洋碼頭,20分鐘後,車輛駛出碼頭,貨物被運往冷庫。
進口凍品“船邊直提”模式為進口企業提供了更便利的物流選擇,企業通關實現“零等待”。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天津口岸凍品進口297.2萬噸,逆勢增長16.1%,量、值均為全國第一。
“有了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預訂車輛更方便了。”行果智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物流的張經理説,“集疏港智慧平臺建成後,輸入需求,很快就有車隊來對接,貨物和運力能夠及時匹配。”
據天津海關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2019年起,天津海關與天津港集團聯手,在全國率先推出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通過改革,企業進口提箱時間從1至2天壓縮至最短1.5小時;出口貨物無須提前5至7天送入境口,為企業節省出3天左右的出口生産時間。
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通過實現港區內車、貨、船的三維智慧匹配,為“兩直”模式的應用拓展、打造港口與企業間集疏運作業“零等待”的智慧物流模式提供了科技保障。天津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李剛介紹,該平臺通過融合海關、交通、港口、堆場、船代、車隊等資訊,為企業提供找車、找貨、提箱、集港、結費、導航、車貨追蹤等服務,整個流程在平台中一目了然。
與印象中的碼頭不同,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碼頭上,難覓工作人員的身影。一個個進口集裝箱搭乘著無人駕駛ART車輛,有序進入海關H986大型設備機檢區,兩三秒後,掃描完成的集裝箱就由ART車輛運載到待提離區。
作為全球首個投産運營的“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碼以全新模式引領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級趨勢。
海關與港口再次攜手,將北疆港區內的H986機檢設備納入無人駕駛ART車輛的行駛路線,在保證貨物物流路線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對貨物順勢實施非侵入式機檢查驗。
同時,隨著海關智慧審圖系統的深度應用,在集裝箱完成掃描後,將貨物機檢圖像上傳至智慧審圖系統,由人工智慧AI對集裝箱內貨物自動進行圖像判別,最快2秒即可實現精準識別。
“採用這種模式,我們無須提前安排車輛和司機進入現場就能完成全部海關機檢查驗作業流程,不僅速度更快了,也省去了車輛往返和各種協調的成本。”碼頭業務負責人彭湃説。
為更好地實現對集裝箱內有害氣體的快速篩查,天津海關圍繞集裝箱自動氣味嗅探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並取得突破。被俗稱為“電子鼻”的“H986整合嗅探機器人”就是該技術與H986集裝箱檢查系統的整合應用,也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
5月6日,在天津東疆港區太平洋碼頭,靠泊的“金祥源”輪正進行裝卸作業,1055個滿載內貿貨物的集裝箱被卸下,1012個將運往泉州港出口的集裝箱被裝上船舶。天津東疆港區自2022年4月開展內外貿同船運輸業務以來,已累計“接待”內貿船舶近1500艘次,作業箱量超過180萬箱。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操作部經理李言介紹,內外貿同船功能實現了船到船的運輸方式,便利了船舶週轉,大大提升了通關時效。
天津海關口岸監管處科長胡國棟介紹,內外貿同船運輸試點運作一年來,天津海關創新應用機器視覺、虛擬增強現實、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海關現場智慧感知能力,讓海關監管的高效與港口生産的順暢有機融合。下一步,天津海關將聯合天津港集團堅持智慧、綠色理念,在北疆港區集裝箱碼頭推廣“智慧管控”模式,逐步實現天津港港區全覆蓋,為“智慧港口”建設探索關港深度融合的新模板。
(本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本報通訊員 武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