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天工開物】多部門做足準備迎接天開高教科創園開園

發佈時間:2023-05-16 15:38:09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周琳 | 責任編輯:孫玥

天開高教科創園開園在即,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日前召開天開高教科創園第二場新聞發佈會,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分別介紹了各自瞄準天津産業需求,發揮校友資源優勢,為天開園挑選好了首批入駐團隊。發佈會上,南開、西青、津南三個區介紹了支援科研成果轉化的具體舉措。

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殷學武介紹説:“天開西青園是天開園‘一核兩翼’總體空間佈局中的西翼拓展區,選址範圍為環西青大學城片區,總面積24.79平方公里,其中學府園區10.26平方公里、大學城7.03平方公里、南站區域4.86平方公里、居住配套區2.64平方公里。天開西青園緊鄰天津中心城區,處於‘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的中心區域,周邊現有4條高鐵,並規劃4條軌道線,可連接9條高速公路;坐擁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7所高校。天開西青園産業基礎良好,現有企業600余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6家、雛鷹企業77家、瞪羚企業5家,涉及大健康、新材料、智慧製造、信創等産業。”

在建設進展方面,天開西青園高起點規劃園區戰略佈局。研究編制了《天開西青園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了“一城、兩業、三區、四谷、五鏈”的“12345”戰略發展佈局,即:建設一座天開西青科創城,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慧網聯、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産業,強化創新策源區、成果轉化區、科創服務區三區功能聯動,打造智創谷、智慧谷、生醫谷、未來谷四大板塊,支撐西青五條特色産業鏈做大做強。在園區實現從研發、孵化、培育、加速到轉化、産業化的全鏈條跨區域空間佈局。另外,劃定大學科技園6萬平方米空間為起步區,同時將眾賀地美、聚鑫鑫、盛馳精工等近20萬平方米空間作為先導區優先重點建設,為天開西青園整體高標準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殷學武介紹,在西青現有“招商引資30條”“人才新政15條”“科創10條”等成熟支援政策的基礎上,以天津市級政策為藍本,圍繞高起步建設、全生命週期發展、科創載體打造、科創人才引育、科創資源集聚、科創金融供給等六個方面制定出臺了20條天開西青園專項支援政策,打造既有“突破性”又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援體系。其中,西青區將連續5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援政策和園區建設;成立多維度、多種類政府投資基金,為企業、項目入駐與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總的來看,新政策的制定突出了三個特色:對標一流,新政策充分借鑒吸納了市級政策和北京、深圳等國內一流科創高地的先進政策和做法,強化科技鏈、金融鏈融合,具備國內一流競爭力;對標需求,新政策廣泛徵集了高校、校友會、相關企業政策需求和意見建議,以實現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支援為政策落腳點,瞄準“堵點”,直擊“痛點”;對標未來,新政策著眼天開西青園的長遠發展,在建立、完善支援激勵機制的同時,打造開放包容、服務便利、資源匯集的創新創業環境,能夠成為助力天開西青園乃至整個西青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

南開區委書記馬珊珊表示,高標準規劃建設天開園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十項行動”的重要舉措,將天開園核心區落地南開,給予了我們難得的發展機遇。南開區上下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立足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南開區將天開園建設作為重點任務,成立專班、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全力推進,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為天開園如期精彩亮相做好了充分準備。南開區將核心區人性化環境改造作為重要建設工程,按照天開園整體規劃方案,從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市容市貌、街景立面等方面實施提升改造,經過近兩個月的連續奮戰,圓滿完成先導區環境治理提升工程,同時主動全程服務科技廣場裝修改造項目,為入駐企業順利落位提供舒適便利條件。馬珊珊介紹説:“隨著5月7日晚天開園夜景燈光的點亮,這塊曾藏身於學府書香的璞玉初綻新顏,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充滿科技感、文化感、未來感的現代科創園區。我們有理由相信,天開園必將成為未來科創生態圈和城市發展新地標。”

馬珊珊介紹,南開區目前成立政務服務專項工作小組,堅持實地辦公,需求在哪,窗口就在哪,細化落實“一站式”服務舉措,首批進駐320個服務事項,設立4個“一次辦”窗口,實現園區事園區辦;籌建“自助辦”專區,可辦理涉及政務、稅務、社保等470余個自助事項,方便企業“好辦事”。推出“大學生創業一件事”特色服務場景,系統梳理創業涉及到的政策諮詢、企業開辦、投資融資等各類服務程式要件,理順服務流程,強化部門協同,提升企業辦事滿意度,確保制度體系“真完善”。配合市級部門完成“網上辦事大廳”和“津心辦”App園區專欄等平臺設置,為園區企業提供24小時服務,實現天開園企業掌上辦“真便捷”。深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首批進駐企業以及周邊商鋪進行政策宣講,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確保進駐企業“真滿意”。截至5月11日,已完成企業工商註冊60家。通過高效便捷智慧化政務服務,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在園區開放共用,努力打造全國領先的一流創新創業環境。

津南區委副書記、區長楊灝介紹,津南區將發揮高校科教優勢和策源功能,搭建高校與科創園“握手”通道,推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産業鏈深度融合,引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內涵式發展平臺,將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專項行動細化為“施工圖”、轉化為“實景圖”。在功能定位上,天開津南園圍繞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的核心定位,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化上精準發力,構建“高校資源、政府資産、金融資本”融合新模式,實現知識資本與金融資本、技術開發和實際生産、開發團隊與經營團隊“靈魂”組合,打造承接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項目的首選之地。

在空間佈局上,津南園主要以海河教育園區為底版,按照“盤活存量、做好增量、做大總量、提升品質”的原則,逐步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産業園”的創新創業全鏈條育成體系,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供給適宜型載體空間,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形成“三區多節點”的空間發展格局。目前,津南提出了“成立一個專班、引領津南園,確定一份規劃、建好津南園,構建一種機制、激活津南園,梳理一批項目、賦能津南園,制定一套政策、做強津南園”的“五個一”工作總方針,採取“挂圖作戰、倒排工期、責任到人”的工作方式,以實打實、硬碰硬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天開津南園建設運營。在體制機制建立上,津南區委、區政府組建了津南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駐區相關高校高職納入其中,組建了工作專班,構建“領導小組+管委會+平臺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創新載體供給上,一是以海棠科創園、海棠眾創大街、大學科技園等17萬平方米已有科創載體承接科技創業項目。二是加快建設毗鄰南開大學新校區、總面積24萬平方米的天開智慧小鎮一期,計劃9月底前部分産業載體投入使用。三是啟動建設毗鄰天津大學新校區、總面積16萬平方米的天開智慧小鎮二期。四是科學有序開發天開智慧小鎮剩餘約60公頃土地;加快編制海河教育園區三期高研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可為産業化項目提供3.32平方公里土地。五是提升盤活雙港工業園、津南開發區西區等産業載體,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提供充足空間。

在科技項目對接上,高水準運營7.7萬平方米的海棠眾創大街,累計引進科技型企業150余家,培育雛鷹企業47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1家。不斷提升現有3家市級大學科技園發展能級,已引育企業146家。堅持“邊建設、邊招商”,天開小鎮一期對接天南大科技成果19個、産教融合項目10個,二期已與工業母機、儲能、人工智慧等項目團隊達成合作意向,對部分承接載體進行定制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