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百事話振興 | 非遺范制葫蘆技藝讓鄉村庭院變藝術長廊

發佈時間:2023-04-14 09:21:43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林單丹 | 責任編輯:吳一凡

農戶庭院中播下幾粒種子,秋天架上結出的可能是“十二生肖”或“小花瓶”。將要表演的這場“種植魔術”是天津市寶坻區牛莊子村的100戶家庭庭院。

天津市寶坻區大鐘莊鎮牛莊子村是遠近聞名的葫蘆村。曾經這裡因地處低窪沒有特色産業發展受限。2015年該村與國家級非遺葫蘆製作技藝傳承人趙偉聯手打造葫蘆廬小鎮,創建了中國首個葫蘆博物館、葫蘆藝術館、世界葫蘆種子庫、葫蘆新品研發實驗室、葫蘆文創産品開發工作室、智慧農業葫蘆種植試驗區、范制葫蘆私人定制區、葫蘆文化體驗區、網上直播等。

image.png

位於天津市寶坻區大鐘莊鎮牛莊子村的葫蘆小鎮。

“現在,大鐘莊鎮黨委政府正結合市區文旅工作要求,提升葫蘆廬小鎮的旅遊特色,打造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葫蘆文化品牌,帶動周邊村落在鎮域內結合中國葫蘆博物館、葫蘆文創産品研發、葫蘆文化沉浸式體驗以及特色葫蘆宴給村民打造一條特色産業農文旅發展之路。”大鐘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金龍介紹。

大鐘莊鎮牛莊子村第一書記張佩瑾告訴記者,作為寶坻區旅遊特色村之一,在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葫蘆廬”合作中,實現了遊客在葫蘆博物館看到與眾不同的葫蘆,體驗葫蘆製作技藝,還能品嘗風味獨特的天津“葫蘆包子”,感受到特色田園風情。

隨著春季京津冀郊野遊的火熱,遊客對村內農文旅的深度體驗需求更為熱切。近年來,農村庭院經濟在全國各地得到了蓬勃發展。但在庭院經濟中,農戶種植蔬菜佔比最高。“花卉、苗木雖然更能美化庭院,但不能給農戶帶來更多經濟價值,我們也在思考兩全的方法。”村黨支部書記張連會介紹,為深耕種葫蘆産業主題,村裏嘗試在農戶庭院中種植葫蘆並結合國家級非遺項目范制葫蘆技藝,讓庭院中長出工藝品。“以農戶家庭為基本單位,利用房前屋後等空閒土地,因地制宜,進行特色葫蘆種植,其特點是投資少、收益快、與旅遊多元互促。”

image.png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葫蘆製作技藝傳承人趙偉給村民分發葫蘆種子和模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葫蘆製作技藝傳承人趙偉與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分院、天津財大珠江學院等15所大學創建産學研聯合體,擁有葫蘆種植、加工、製作專利技術與智慧財産權30余項。“作為天津葫蘆製作技藝范制葫蘆就是在葫蘆生長的關節階段,套入研發的模具,讓葫蘆按照‘要求’生長成為各種樣式。”趙偉拿出其設計的生肖主題葫蘆模具介紹,“別看只是個塑膠套,但是種和套的門道很多。‘鼠你有錢’這個小老鼠抱著銅錢的形象,就是我們按照葫蘆品種形狀和生長特性專門研發設計的。”他還將把此項技藝向寶坻區其他村鎮推廣,今年完成500村民在庭院種植葫蘆的目標。

image.png

村民在庭院中播種葫蘆。

“這條藤上最後只留七個葫蘆就可以,這個數量最適宜它們健康成長。”“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還真跟歌曲里長得一樣啊。”在趙偉的指導下,牛莊子村民李曉芳開心地種下葫蘆種子,期待來年在自家庭院中結出一個個可愛的葫蘆。像她一樣,村裏的張有民、王貴欣等幾十戶村民已陸續在庭院中種下葫蘆種,搭起葫蘆架。為發展葫蘆小鎮農戶的庭院經濟,趙偉將范制葫蘆種子和模具無償提供給100個家庭,並將在秋季對部分范制葫蘆進行回收。這些葫蘆作品將通過“葫蘆廬”的直播平臺及天津市多個特色農品展進行展銷,也作為小鎮文旅紀念品售賣。

此外,在村裏的41畝農場邊緣地,村民也搭起了葫蘆架種植總面積約4畝的葫蘆“圍墻”,待地裏麥浪翻滾時,周邊也將有葫蘆點綴扮靚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