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區——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一片落葉,精雕細琢後,毫釐間迸發出新的生命力;不足半個掌心的鼻煙壺,豆粒大小的壺口裏藏著山河乾坤;幾根紅線,在手藝人的指尖纏繞飛舞,串聯起濃濃愛國情懷;一筆而成的糖畫,更是眾多食客口中“甜蜜的藝術”……
漫步在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白灘寺村的天津市傳統文化研學基地,葉雕、鼻煙壺內畫、手工編織、粉瓷、蠟染等非遺和傳統技藝項目令人大飽眼福。如今,這些心口傳授的“老手藝”,已成為白灘寺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天津市西青區以文化鑄魂,深入挖掘、傳承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産,實現了文化效應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讓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綻放出迷人光彩。
領略指尖藝術魅力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這個精美的小瓶子是鼻煙壺,其承載的是中國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內畫藝術。”天津市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王新年在現場解開謎題。“鼻煙壺體積從拇指大小到手掌大小不等,但壺口卻都只有豆粒大小。壺體內是磨砂表面,畫筆伸入後只能看到一點影子,且內壁作畫要反著畫,這更為內畫技術增加了難度。用放大鏡很明顯能看出畫功。”説著,王新年現場展示出一件繪有老虎圖案的鼻煙壺。
放大鏡下,虎毛條紋自然,鬍鬚根根分明躍然而出,眼睛更是用多種色彩勾勒,精妙絕倫。憑藉風格典雅的獨特藝術特點,王新年多次應邀去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奈米比亞等國家參加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王新年介紹説,內畫鼻煙壺傳承到他手裏,已經是第三代了。“如今女兒也學會了這門手藝,常常會創作一些鼻煙壺作品,我很自豪!”
明代,鼻煙通過絲綢之路從義大利傳入中國,並迅速受到貴族喜愛。如今,搭載著“一帶一路”快車,內畫藝術也將在天津這個“一帶一路”重要橋頭堡重新煥發生機,走向世界。
展臺另一旁,葉雕非遺傳承人劉學會正現場為圍觀遊客講解葉雕製作的流程。“雕刻的葉子就是我們日常撿來的楊樹葉、玉蘭葉、梧桐葉等,先清洗消毒蒸煮,然後將處理後的葉子浸在淺水中,一隻手輕微按壓固定住畫片模具,另一隻手用刷子利落而輕柔的戳空,只留下葉子脈絡。利用葉材縱橫交織的脈絡和自然殘缺來造就藝術作品。”現場,卡通形象、古典人物、書法漢字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小小樹葉上。劉學會熱愛著這項民間藝術,也希望將藝術傳承發展。如今,他在多個社區、學校擔任雕刻老師,也會通過直播等方式讓更多人認識葉雕這項傳統非遺藝術。
在推進東西部深層次協作工作中,西青傳統民間藝術也散發出獨特魅力。“此前我跟隨市婦聯一起前往新疆等天津對口幫扶地區,作為手工編織老師,指導一些就業幫扶車間的姐妹們學習手工編織,讓‘指尖藝術’變成‘指尖經濟’,幫助姐妹們致富,非常有成就感。”葉雕展臺的對面,天津市民俗文化藝術協會會員,從事手工編織18年的趙鈺萍一邊展示著各類中國結,一邊對記者説。
優秀人才紮根熱土
夯實振興發展根基
一項項傳統民間藝術,不僅為西青區農教文旅産業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撐,還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我們老闆不僅制瓷手藝精,擅長經營,還總替村裏人著想,我們在這裡幹活踏實起勁。”在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讓村民們讚不絕口的人叫王作彬,是土生土長的制瓷能人,他不僅是西青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粉彩瓷器製作技藝的第二代傳承人,還是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的領頭人。“禹都陶瓷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從最初兩三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現今佔地800多平方米、廠房20多間、員工20多名的村級優質企業。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禹都陶瓷創作的‘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被作為指定禮品贈送給參會的國內外嘉賓。“當時有十幾家公司參與競爭,經過層層選拔,我們率先做出了樣品,得到主辦方認可後,趕制出七八百套成品。這些精心製作的陶瓷擺件也讓粉彩瓷器製作技藝走出國門,被世界所看到和欣賞。”王作彬自豪地説。
提起制瓷手藝,村民郝紅玉有話説。“之前我在區裏一家企業做文員,通勤時間長,收入也不太理想。聽説這裡生意不錯,我就主動到府拜師學藝。因為是本村村民,老闆很照顧我,讓我一邊學手藝,一邊掙工資。現在已經幹了6年了,每個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很幸福。”據王作彬介紹,像郝紅玉這樣學藝、工作的村民還有十來個,他們正享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新生活。
“非遺作為傳統優秀歷史文化,為文化振興提供了豐富的源泉。白灘寺村將繼續喚醒、挖掘非遺資源,加快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賦能區域高品質發展。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將為白灘寺村一産和三産産業體系構建打造良好載體,有效促進村莊整體産業多元化發展,為西青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白灘寺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王廣宇説。駐村第一書記李峰對於白灘寺村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我的目標是把白灘寺村打造成為現代化大都市鄉村振興的天津樣板。”
激發創建主體活力
著力打造振興樣板
靜靜流淌的大運河,傳承著西青區千年文脈,伴隨著運河興盛起來的是蘊含在大運河中的文化基因。弘揚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以白灘寺村為代表的天津市鄉村振興示範村,正沿著文化脈絡,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天津堅持“大都市、大農業、大農村”理念,以建設“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為抓手,利用5年時間,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探索路徑和模式。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天津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著力打造一批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先行村、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點村、環境生態宜居的樣板村、鄉村文明善治的幸福村,為天津鄉村振興擔當榜樣標桿。”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