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百事話振興|天津市西青區第六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致富記

發佈時間:2023-02-27 08:53:08 | 來源:中國農網 | 作者:林單丹 | 責任編輯:孫玥

大清河故道,紅色精神傳承不息;千畝蟹田稻,厚植綠色發展生態底氣。走進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站在大清河、子牙河與獨流減河三河交匯處,遊人能直觀看到“紅色”文旅和綠色生態農業的有機結合。第六埠村特有的“紅加綠”産業結構,成為該村多路徑拓展村級集體收入的密碼。

村民們熱烈慶祝著豐收節日。

在這裡,村裏人可以追尋紅軍長征足跡,爬雪山、過草地,聆聽軍民同心的感人故事,讓心靈和精神接受洗禮;在這裡,城裏人可以賞花海、坐竹筏船、騎行荷塘旁、稻田間,與山水共融,與花香同醉,盡情享受鄉村景致和農家風情。

近年來,第六埠村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提升,已建成生態優勢突出、産業基礎紮實、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六埠”,走出一條“紅色”為韻、“綠色”為底、“紅綠”相襯、雙擎發展的道路。自2018年,第六埠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來,五年間總收入增長了1000多萬元。“村兩委將帶領全體村民走上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打造農村全面進步、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的‘生態六埠’鄉村振興示範村。”第六埠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郝慶水信心滿滿。

共繪紅色基因圖譜振興集體經濟

第六埠村位於天津市西南部,地處三河交匯處,生態環境優美,資源稟賦良好。用郝慶水的話説,“保護好生態、建設美麗鄉村是提升第六埠村發展品質的必然選擇。”

依靠著優良的水資源,“捕魚”成為第六埠村的特色項目之一。

2018年至2020年,第六埠村先後成立第六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天津六埠田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合作社+公司”“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等産業化經營模式,將村民全部納入規模經營“風險共擔、利益共用”,每年為村民發放經營紅利,積極為村民提供農資採購、産銷資訊、技術培訓等多項服務。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接下來還將迎來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能不能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我們村的農旅産業之中?”郝慶水提出了設想,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指明一條道路。“當年4月在西柏坡學習,黨員、村民代表現場表決通過了建設‘三河匯景紅色教育基地’的決議,5月1日開工,6月就對外開放了。”郝慶水介紹,村集體依託東淀、千畝蟹田稻的原生態自然景觀,打造出“三河匯景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文化主題拓展項目。這裡以深入學習長征時期歷史事件、革命英雄、革命精神來提升教育實效,使紅色文化主題拓展項目成為傳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的有效載體。至2023年1月底,共有2000多個黨組織及社會團體,12萬多人次參與活動,接受紅色教育。

在遊船上,體驗團隊集體深入學習紅色文化。

自從“紅色教育基地”建成後,來自京津冀各行各業的遊客紛至遝來。“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天,千軍勢如潮。出發!”一聲令下後,“紅軍團”服裝整齊、步伐一致,伴隨著氣勢磅薄的軍歌,沿著“重走”當年紅軍長征的足跡,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遊客們親身體驗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等長征路上歷經的10個標誌性場景,最終實現會師。三河交匯處的小村莊成為傳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的載體,更能激勵遊客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遊客們重溫紅色場景。

“紅軍團”認真聆聽紅色文化故事。

看著自己家逐漸變成“網紅打卡地”,聆聽一遍遍軍民同心的感人故事,第六埠村村民們融入其中,同時也看到了村子發展的希望。

在村中擔任導遊工作的53歲村民張彩雲,每到一處景點,她都要把當年的歷史事件繪聲繪色地講給遊客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今天的第六埠村,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傳承著紅色基因。

村民在戶外向參觀學生們講解農耕文化歷史,實時參與過程體驗。

合作社産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咱們所在的位置被稱為‘東淀’,水路一直匯入到白洋淀,就是雄安新區一帶。天津市民吃的蔬菜,很多都來自我們村。”誇起自己的村莊,第六埠村黨委副書記倪國志的臉上難掩驕傲。可是這水滋養過第六埠村,也為難過村民。“‘東淀’地勢較低,洪澇災害時就成為泄洪之地;不僅農作物顆粒無收,村民居所也受水患威脅。”

2018年,村裏成立第六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後,陸續新修、改建、擴建了農田基礎設施。如今,依託三河匯景豐富的農旅資源,第六埠村合理規劃設計大清河濕地,打造村內河流故道、千畝稻田、萬畝蔬菜、荷塘等原生態自然景觀,推進竹筏船觀光、釣魚釣蟹、稻田插秧、六埠雪鄉等項目。

在荷塘遊船的遊人愉快地遊玩。

2021年4月,村集體建成南泥灣農業研學實踐基地。“原本以為收稻子很輕鬆,實際操作起來沒一會兒就直不起腰來了。糧食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參加第六埠村開鐮節的學生張鈺松説。市、區中小學生源源不斷地來到第六埠村參加農事體驗活動,至今接待1萬餘名學生接受研學教育。

學生們在村民“農事官”指導下紛紛參與插秧體驗。

學生們積極融入自然,感受捕魚樂趣。

孩子們來到第六埠村,乘坐觀光車穿行參觀村內各項目。

説起第六埠村,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市民菜園”。“我周圍很多朋友都在這兒租地種菜,這裡用的都是農家肥,種出來的菜不僅無公害還特別好吃,山藥都能吃出甘蔗甜味來。”週末帶著孩子、老人一起過來採摘的杜女士,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把種出來的蔬菜搬到自駕車後備箱中。

第六埠村是天津市率先推廣“市民菜園”種植模式的村子。“每塊地按照客戶要求實行訂單式種植,一年四季能種幾十種蔬菜。有的市民自己參與種植,有的租地請這邊村民管理。”第六埠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志強介紹,“市民菜園”不僅能讓城裏人體驗種菜樂趣,吃到放心蔬菜,還能為農民增收。

“紅”與“綠”産生的奇妙反應,讓第六埠村村民的腰包實打實地鼓起來,村集體收入真真切切地多起來。這個典型北方村莊,從多條路上構建著新型都市農業發展的“第六埠”模式,走出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林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