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是什麼 如何來實現——天津上市企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解讀
日前,我市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上市企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引發高度關注。根據該計劃,2023—2025年,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在確保新增25家的基礎上,全力以赴實現新增50家的倍增目標。全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也實現倍增。那麼,這個三年“倍增”是怎麼細化的、底氣是什麼、如何去實現?
目標細化
“絕非閉門造車,而是結合我市實體經濟發展實際,並對標16個先進省市上市計劃制定的。”天津上市辦相關人士説。
我市對三年倍增計劃做了目標細化:
科技型企業佔比不低於90%,新增不少於4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翻番。
産業鏈企業佔比不低於75%,新增不少於38家,實現上市企業“各鏈全覆蓋、鏈鏈有新增、鏈鏈有龍頭”。
民營企業佔比不低於75%,其中境內上市民營企業新增不少於34家。地方國有企業新增不少於10家,央企控股企業新增不少於2家。各類境外上市企業不少於6家。
分區域看,濱海新區新增不少於29家,北辰區新增不少於5家,寶坻區新增不少於6家,東麗區新增不少於4家。其他各區一共新增不少於25家。
底氣之源
這份底氣來源於我市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不俗的企業上市成績。2022年,我市有9家企業上市(含已過會金海通)。科技型和産業鏈上市企業數量均實現新突破。新增上市公司全部集中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上市梯隊也在穩步擴容。目前在審輔導企業共計29家,其中科技型和産業鏈企業分別為24家和17家(有重合)。重點後備企業112家,其中科技型和産業鏈企業分別為96家和67家。
這份底氣更來源於我市科技型企業底盤的不斷壯大。市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我市將推動科技企業能級提升作為重要任務,建立“雛鷹—瞪羚—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雛鷹、瞪羚、科技領軍(培育)企業分別達5000家、400家、28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萬家,“為上市企業梯度培育打下堅實基礎”。日前,市科技局公開徵集企業申請,從中遴選120家左右納入上市培育資源庫。根據成熟度,又將庫內企業分為重點推動上市企業(40家)和重點培育上市企業(80家),對標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條件分類推進。
針對産業鏈企業,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一直在培育製造業優質企業,不斷夯實上市基礎資源。2022年,我市新增國家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産品)12個,入選企業數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4位,累計達28個,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9位;新增市級單項冠軍30個,累計達71個。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4個,累計達192個,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9位。特別是去年6月以來,該局與天津OTC共建“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後備板”,現已掛牌57家企業。
協同發力
通過追溯歷史數據等方法測算,要實現1家企業上市,就要確保儲備培育企業58家、重點後備企業13家、輔導在審企業3.5家。照此推算,我市要如期實現三年新增50家的最終目標,須確保儲備培育企業動態保持在1000家以上,重點後備企業動態保持在200家以上,輔導在審企業動態保持60家以上。
市上市辦方面表示,不會“就上市論上市”,而是主動向早期環節延伸,將上市企業培育的思想觀念和服務鏈條向項目招商、早期孵化、私募股權投資、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等早期環節延伸,從培育生態著手,做大我市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
為此,我市還推出了“天津市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在3年時間內,新增基礎規範層企業2000家、融資轉讓層企業200家、上市培育層企業60家,力爭實現助推企業上市20家以上……
市上市辦相關人士説,將推動金融與産業同步規劃、同步推動,實現上市工作與産業發展同向發力,“爭取在各部門之間、市區兩級之間、政府與市場機構之間實現資訊互通和資源共用。”
在各區未來3年新增上市企業中,新區的任務最重。“我們將加強與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聯繫對接,為企業上市打通障礙、提供保障。同時,繼續組織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對重點資源企業進行輔導培訓,細化‘一企一策’政策支援。”濱海新區相關負責人説,區政府將建立企業上市工作專班,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形成工作合力。
上市支援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市優化現有對企財政獎勵政策的獎勵時點、獎勵額度、獎勵對象。同時,還將對支援我市企業上市的仲介服務機構給予獎勵,並通過完善上市項目清單企業協調支援政策等,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策支援體系。(記者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