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尾水人工濕地年底完工 日處理能力20萬噸

發佈時間:2022-12-30 10:43:53 | 來源:津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農田瀝水、魚塘退水怎麼處理?相對於以往粗放式排放,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項目“運用大自然強大自凈能力”實現河湖生態自凈能力和再生水水質“雙提升”。

據介紹,津南區作為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主戰場,肩負著開源、節流、治污、增效,全面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要任務,項目位於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中,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負責八里灣衛南洼生態片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及津沽污水廠尾水再生利用項目建設任務,主要包括大韓莊、大孫莊兩大潛流人工濕地15萬平米,以及120萬平米表流濕地,成為天津同時進行凈化面源污染和尾水再生的首例,也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面源污染凈化和尾水再生利用工程。目前,該項目已經接近尾聲,預計12月31日全部完工。

走進該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設備的調試。“位於郊野公園的推流曝氣機工作狀態異常,快去查看一下。”接到電話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我們現場查看是枯草纏住了曝氣機導致推水速度變慢,我們將周圍枯草清理完畢,保障設備正常運作。”工作人員説,推流曝氣機主要放在水流較緩的地方,用於加速水迴圈。

“八里灣衛南洼生態片區再生水項目整體採用生物強化調節塘、水準潛流濕地、表面流濕地、生態涵養塘的工藝,針對農業面源和地表徑流污染間歇性特徵,實現對農業面源污染與津沽污水處理廠尾水的綜合凈化處理。該項目主要是利用現有河湖進行改造,充分利用自然生態進行水體凈化。比如作為人工濕地工程的前置處理系統,生物強化調節塘就是對現有坑塘的改造利用,其由兩個單元構成,分別為第一級沉澱緩衝區和第二級生物強化區。沉澱緩衝區通過初沉作用去除一定量的懸浮物、大顆粒沉砂等雜質,後分兩路進入“S”型生物強化區,該區域通過強化生物填料和高效曝氣復氧設備,提高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接著水流進入潛流濕單元,利用基質、微生物、植物這個複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實現水體的凈化。”該項目執行經理岳會發告訴記者。

據悉,整個項目的水體中放置了水質自動監測站、太陽能水力復氧設備、推流曝氣機等,通過這些設備控制水體的流態、監測水質變化。農田瀝水、魚塘退水等進入該項目水質低於地表水五類標準,經過該系統處理後水質可以提升到不低於地表水四類標準。目前,該項目日處理能力為20萬噸/天,遠期將達到65萬噸/天。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生物強化區的生物填料還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傳統的生物填料框架一般採用不銹鋼材質,容易生銹,還會因為水流擾動造成不穩定。為此,我們經過多方嘗試,創新性採用UPVC管作為外部支撐,中間進行了鋼筋混凝土澆築,這樣製成的生物填料不僅穩定性大大提高,使用壽命也大大提高。”該項目總工程師徐晨告訴記者。

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預計明年正式投用,為津南區綠色屏障建設及優質小站稻種植等生態發展提供水源保障,為促進津南區綠色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津雲新聞記者董立景 攝影吳濤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