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居民溫暖過冬 天津全力保障京津冀冬季天然氣供應
寒冬來臨,我市氣溫大幅下降,北辰區淀發供熱站站長孫慶才加大了站裏的用氣量,之前大約一天消耗3萬立方米天然氣,現在每天要用近8萬立方米。孫慶才告訴記者,“今年冬天供熱站預計要用850萬立方米天然氣,採暖季開始前我們跟燃氣單位簽好了合作協議。現在天然氣供應穩定,隨用隨取,很方便!”
入冬以來,供熱企業成為天然氣的消耗大戶。每天,上千萬立方米天然氣從天津的地下儲氣庫、陸上LNG(液化天然氣)儲罐出發,經由管網和槽車源源不斷送往華北大地。在冬季保供“大考”關鍵期,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馬不停蹄地接收來自全球各地的液化天然氣、大港油田全線發力加大天然氣自採力度、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以下簡稱“北燃天津LNG項目”)各項建設加速推進……天津全力以赴保障京津冀冬季天然氣供應,讓居民溫暖過冬。
接收站多接快卸“冬糧”儲備充足
11月27日晚上7時,孫慶才將供熱站的出水溫度從五十多度調成七十多度,離供熱站近的居民最快半小時就能感受到室溫變化,距離遠的幾個小時後也能感覺到屋裏更暖和了。“這次寒潮天氣氣溫驟降了10多度,我們同時啟用了2台燃氣鍋爐,確保居民家裏‘暖暖的’。”孫慶才説。
嚴寒天氣帶來新一波用氣高峰,承擔著冬季保供任務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也更忙碌──一艘艘載著液化天然氣的船舶從全球各地駛向天津碼頭,這些液化天然氣將重點供應以京津冀為主的華北地區,除了用於冬季供暖,還有近半用於工業生産,以及發電、化工化肥用氣等領域。
12月4日上午10時,載有7萬噸液化天然氣的“中能福石”LNG運輸船,平穩靠泊在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1號碼頭。在完成卸料臂預冷等30多項接船準備工作後,兩名接船工程師將5條卸料臂小心翼翼地接入船舶,隨後液化天然氣以最高12000立方米的時速順著天然氣管網設備直接進入儲罐。記者在接收站看到,碼頭旁矗立著一個個巨大的白色儲罐,單個儲罐大約有17層樓高,能儲存2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可以滿足880多萬戶居民一個月的用氣需求。
據了解,目前國際天然氣現貨LNG船舶租金較高,如果無法及時卸貨,會産生每天高達上百萬元的滯期費。為提高接卸效率,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建造了全國首個具有雙泊位接收能力的碼頭,單次可以同時接卸2艘LNG船舶。
“液化天然氣要在零下160度低溫儲存,船靠泊後,我們要用小流量的天然氣對卸料設備進行預冷,以防溫差過大造成設備劇烈收縮和損害。”已有6年經驗的接船工程師徐小鵬告訴記者,“每次接船,我們會派出20多名經驗豐富的師傅參與作業,一艘LNG船從靠泊碼頭到卸完貨出境一般需要25小時左右。”
“這段時間保供壓力大,我們多接快卸,就可以讓天然氣早些輸送到千家萬戶。”徐小鵬説,“今年以來,最忙的時候一個月接了10艘船。最近國際天然氣價格比較高,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有些回調,但我們每月的接卸量均在6艘以上,接收站‘冬糧’儲備充足。”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京津冀冬季天然氣調峰保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民生工程,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自2018年投入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卸LNG運輸船435艘次,接卸液化天然氣超2900萬噸,氣化外輸突破330億立方米,為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提供了堅實保障。
新項目陸續投用保供有“底氣”
既要加快接卸,也要開發足夠的儲存空間。目前,我市一批天然氣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陸續投用,不斷夯實京津冀天然氣保供“底氣”。
日前,記者在天津南港工業區看到,總投資200億元的北燃天津LNG項目現場吊車林立,機械轟鳴,項目一期已完成1座LNG碼頭、4座儲罐及相關配套設施的主體建設任務。作為國家天然氣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該項目將建設一座每年具有500萬噸接卸能力的LNG卸載碼頭,新建10座LNG儲罐,應急儲備能力不低於12億立方米。
北燃天津LNG項目有著深深的京津冀“聯合製造”烙印。其外輸管道途經京津冀三省市,在國家相關部委和京津冀三省市支援下,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一期工程計劃在本月底全面實現機械完工;項目二期、三期將分別建設4座和2座儲罐,預計在明後年底陸續完工。”北燃天津LNG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後,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強勁的清潔能源動力,緩解天然氣供需緊張局面,提升區域內天然氣穩定供應能力。
忙著天然氣儲罐建設的還有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該站儲罐部經理楊華表示,接收站二期儲罐工程計劃建設5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目前,2座LNG儲罐已投入運營,其餘3座LNG儲罐計劃在2023年供暖季前全部投用,屆時接收站的年接卸能力將從600萬噸提升至1080萬噸,進一步保障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
氣源多元化蓄力端穩能源“飯碗”
隨著我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不少城市的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已經突破30%,天然氣供應逐漸成為城市能源安全運作生命線,端穩能源“飯碗”變得更加重要。
當前,我國天然氣供應主要來自自採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進口和管道天然氣進口,氣源較為多元。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等單位聯合發佈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天然氣進口穩步增長,其中來自澳大利亞、土庫曼、俄羅斯、美國、卡達及馬來西亞六個國家的進口量佔比達到77%。
日前,中國石化與卡達能源公司簽署了一份長達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卡達能源公司將每年向中國石化供應400萬噸,為我國天然氣“糧倉”持續蓄“力”。
除了從不同國家進口天然氣,我國自採天然氣産量也不斷提升。不久前,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也傳來好消息,渤海油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開發項目首批次開發井開鑽,這是渤海地區首個千億方凝析氣田。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承擔著千億方油氣資源保供、保生産的重要能源戰略使命。
進入11月,隨著10余座地下儲氣庫陸續開井採氣,作為京津冀冬供主力軍的大港油田開始陸續向北京及周邊地區開井供氣。“首日開井4口,日採氣量達230萬立方米,預計今冬大港油田儲氣庫群將有92口井投入採氣生産。”大港油田天津儲氣庫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預測,今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3750億—3800億立方米,增長率為1%—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天然氣供應形勢時表示,今冬供暖季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總體上是有保障的,高峰時段、部分區域受持續寒冷天氣等影響可能會出現供需偏緊情況,將突出抓好民生用氣保供穩價工作,支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供氣企業加大增儲上産力度,推動已建成儲氣設施應儲盡儲,統籌用好儲氣資源。
“大港油田計劃進一步加強儲氣庫研究建設力度,整個庫群今冬明春高峰採氣有望突破3000萬立方米/日的歷史極值,將有力保障京津冀地區安全用氣、溫暖過冬。”該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