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老”變“享老” 靜海區這個村解鎖老年人幸福生活“密碼”
“退休以後平時在家沒啥事,白天就到文化中心來,在這裡能健身、看書、下棋,還有一群老朋友作伴,我們天天都很樂呵。”靜海區大邱莊鎮津海街村78歲村民劉元福所言,正是眾多老年人期待的晚年“友好生活”。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今天,作為基層老齡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如何讓老人們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讓“養老”變“享老”?成為每個街鎮村居最關切的問題。近日,記者走進剛剛入選2022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津海街村,探索這個村為老年人解鎖幸福生活的“密碼”。
和諧樂居“快樂窩”
劉元福老人口中的文化中心是位於津海街村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記者跟隨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延偉的腳步走進文化中心,只見健身廣場寬敞整潔,農家書屋、道德大講堂、文化活動室、書畫展廳等室內設施一應俱全。據張延偉介紹,投資36萬元建成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總面積48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余人進行休閒活動,與周邊的居民區、醫院、超市、銀行、藥店、公交站等形成了老年人的“5分鐘生活圈”。文化中心的建成開放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村裏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需求。
津海街村地處大邱莊鎮中心區域,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現有村民360戶127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17人,佔比17%,80歲以上老人23人,佔比1.8%。近年來,大邱莊鎮堅持黨建引領,聚焦“一老一小”,因需制宜,並以津海街村為試點,積極為老齡居民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從床邊、身邊、周邊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文化生活、社會參與等方面的貼心服務,努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讓社區成為老年人和諧樂居的“快樂窩”。
為老服務“加油站”
記者在文化中心裏看到,各種各樣的老年人活動可謂層出不窮,有書法班、剪紙班、舞蹈班、葫蘆絲班、智慧手機培訓班……幾個喜歡安靜的老大爺則坐在農家書屋裏一邊品茶,一邊看書、讀報,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個綠色帶氣泡的圖標叫微信,是用來聊天的”“長按這個鍵説話,就能把聲音發過去了,跟打電話是一樣的”……在道德大講堂的一角,老人們正圍著幾名志願者學習智慧手機應用。志願者們耐心地講解了手機的各項使用功能,並指導老人們下載和使用反詐騙APP,提高他們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微信,以後和孩子們視頻聊天更方便了。”劉元福老人不停地滑動手機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手機操作能力,臉上露出得意自豪的神情。
據津海街村辦公室主任張同昌介紹,隨著智慧手機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功能讓很多老年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為了讓老年人在生活中同樣享受到手機帶來的便利,文化中心專門開設了智慧手機使用培訓班,教老年人“玩轉”手機,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快樂。如今,通過志願者的手把手培訓,老人們都學會了外出掃場所碼、拍照發朋友圈、和子女視頻聊天、買完菜會用手機掃碼付錢。
托起老人“幸福夢”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都流出一首讚歌……”這時,健身廣場上傳來一陣陣悅耳動聽的歌聲,只見舞蹈隊的老人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排好隊形,伴隨著歌聲翩翩起舞,引來了不少村民圍觀喝彩。
看到記者到來,舞蹈隊隊員謝茂蘭笑盈盈地迎了上來。“在健身廣場裏跳舞,環境好,也不擾民,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今年64歲的謝茂蘭住在離文化中心不遠的民豐裏小區。退休以後,她一下子閒了下來,也失去了自己原有社交圈子,生活單調,心中失落,總想找點事兒做。如今,老人經常來文化中心跳舞,以舞會友,一點點重新建起了新的朋友圈。
謝茂蘭説,舞蹈隊隊員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老人們經常來這裡練舞蹈,得益於文化中心志願者們細緻入微的付出。每當老人們到來之前,志願者們都會提前將場地打掃乾淨,準備好熱水供大家飲用,讓老人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健康快樂的休閒生活當中。
津海街村紀委書記韓月表示,為持續打造好老年友好型社區,津海街村將聚焦社區老年群體的所需所求,進一步整體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同時紮實推進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人就近居住、共同生活,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照料。同時,完善定期看訪機制,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持續提升老年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晚報記者何欣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