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打通協同創新“最後一公里” 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金落地天津濱海

發佈時間:2022-11-04 16:18:06 | 來源:天津日報 | 作者:張兆瑞 | 責任編輯:孫玥

智慧財産權怎樣才能體現它的含“金”量,是很多科創型中小微企業共同的煩惱。日前,由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産權局)牽頭推出的智慧財産權融資産品保障機制──濱海新區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設立,助力企業將無形資産的“知本”,變為真金白銀的“資本”,打通協同創新“最後一公里”。

“真沒想到,銀行給我們批復了500萬元的貸款額度。”日前,位於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數字醫療公司橙意家人總經理張丹告訴記者,這筆授信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壓力,也讓他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這筆授信資金的背後,離不開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的“撐腰”。日前,由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産權局)牽頭推出的智慧財産權融資産品保障機制──濱海新區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以下簡稱“風險補償金”)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落地設立,助力企業將無形資産的“知本”,變為真金白銀的“資本”。風險補償金為何設立?又是如何運作的?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緣何設立?讓金融機構願貸、敢貸

讓橙意家人受益的風險補償金,總規模為5000萬元人民幣。前不久,隨著《天津市濱海新區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發佈,濱海新區智慧財産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正式推出。

“正因為有了風險補償金這樣的好政策,我們順利獲得了銀行高額度授信。”張丹告訴記者,此前獲得銀行大額信貸支援,企業往往需要提供房産等銀行認可的抵質押物,但數字醫療屬於輕資産行業,缺乏足值質押物,這成為企業獲取銀行資金支援的“攔路虎”。

橙意家人的尷尬並非個案,很多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都面臨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無可抵押資産等問題。風險補償金設立的初衷,就是與相關金融機構共擔風險,強化企業風險緩釋手段,降低融資門檻,拓寬融資渠道,用智慧財産權作為融資質押物獲得銀行融資。

中國銀行濱海分行行長助理李鴻宇告訴記者:“在現有政策體系下,依託智慧財産權貸款創新融資模式,我們敢於對類似橙意家人這樣的優質科創型企業給出500萬元的授信額度。”

補償給誰?機構得支援企業享實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風險補償金是用於補償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的本金損失,旨在調動金融機構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讓中小微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

中科藍海測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藍海”)是一家生物醫藥專業化創新服務平臺,主要為科研機構和制藥企業提供儀器共用、檢驗檢測、科研眾包、成果轉化等一站式服務。“我們身處一個大賽道,但卻是初創期的小公司。”中科藍海總經理張守慶告訴記者,“之前也和銀行接觸過,但因為各種條件不足拿不到貸款。”

“在去企業調研時,我們就注意到中科藍海擁有幾十項智慧財産權。”中國建設銀行天津開發分行副行長張釗告訴記者,在風險補償金政策落地後,他們第一時間和企業對接,由第三方機構對上述智慧財産權進行評估,“最終,我們為中科藍海提供了50萬元的授信額度。”

“這筆錢對我們創業企業來説真是一場及時雨。”張守慶説,企業需要資金時,在手機APP上操作,資金一鍵到賬,特別方便。

張釗也表示,風險補償金直接補償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但最終受益的還是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這讓銀行資金可以更順暢地直達實體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風險補償金雖然是小資金,卻可以發揮大杠桿的作用。參照國內風險補償金的運營模式,大多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資金池。也就是説,5000萬元的風險補償金最多可以撬動5億元的資金,讓金融“活水”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業。

如何運作?政府引導機構合作風險共擔

據了解,風險補償金由中央財政資金出資設立,以“政府引導、機構合作、公開高效、風險共擔”為原則,用於補償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智慧財産權融資可能産生的本金損失。

具體來看,風險補償金主要支援濱海新區的企業以專利、商標、著作權(版權)、地理標誌等智慧財産權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援,單筆融資額不超500萬元。與此同時,風險補償金還對納入風險補償金項目的企業,提供融資貼息補助(同一企業當年度補助總額不超過5萬元,以組合貸款方式進行融資的,只計算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部分)。

截至目前,已有12家合作銀行、3家擔保公司、3家評估機構、2家保險公司共同參與風險補償金項目的運作。風險補償金根據各機構承擔風險的比例,推出多種金融産品用於企業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還配合發起成立了天津濱海智慧財産權股權投資基金,同時負責濱海新區智慧財産權風險補償金的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園區累計落地企業超3500家,其中50%為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企業均超百家。”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恩峰表示,“我們要將風險補償金與金融、智慧財産權服務相結合,用活用好風險補償金及股權投資基金,切實解決已落地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同時為即將落地園區的項目排除後顧之憂,以金融為突破點,打通企業協同創新的‘最後一公里’。”(記者張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