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守藝人】駱派傳人的“圈粉”路:讓年輕人感受曲藝之美

發佈時間:2022-09-23 10:20:21 | 來源:津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提到京韻大鼓,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被稱作“大鼓美少女”的王惠?是《我愛我家》裏的宋丹丹?還是《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1985年,由老舍先生小説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熱播,其中片頭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廣為傳唱,家喻戶曉。而演唱者,正是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當時年過古稀之年的駱玉笙。現在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老一輩,一提到京韻大鼓,就想起了駱玉笙;而一提到駱玉笙,也馬上就想到京韻大鼓。

“現在有演出,觀眾還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你出來。我覺得這不是我個人的魅力,這是駱派的魅力。”説這話的是師承當代鼓曲泰斗駱玉笙、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京韻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劉春愛,今年73歲的她依舊堅持著指導學生和上臺演出,在她心裏,“駱派的京韻大鼓,不能斷在我手裏。”

駱玉笙和愛徒劉春愛

不知“駱派”是何物

卻走上了“駱派”學習路

説起京韻大鼓,它其實是一種使用北京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藝。其前身是滄州木板大鼓,經過不斷革新,並吸收了京劇的發音吐字與部分唱腔,最終成熟。

在京韻大鼓的表演中,唱中有説,説中有唱,一經問世,便以剛柔並濟的風格迅速征服了觀眾。其後幾十年不斷走向成熟,先後出現了劉寶全創立的“劉派”、白雲鵬的“白派”、白鳳鳴的“少白派”,以及駱玉笙在“劉派”基礎上,集“白派”“少白派”之長形成的“駱派”。

駱玉笙親筆書寫給劉春愛的演唱意見

1949年生於天津的劉春愛走上京韻大鼓之路,用她的話來説,是“稀裏糊塗的”。1960年,天津曲藝團少年訓練隊到各學校選拔學生,11歲的劉春愛也不知怎麼就被招進了隊伍,“進了隊之後,我不懂什麼是京韻大鼓,更不知道什麼是駱派、白派、少白派。”她回憶説,那時駐隊老師簡單教了幾段,等到“六一”彙報演出時,她就被選進了表演隊伍,“我還記得演出曲目是《黃繼光》,160多句詞兒,練了4個月。”

當時坐在台下聽彙報的老師都是曲藝團的老藝人,“等我彙報完了駱老師就奔後臺喊著:剛才上臺的叫什麼春愛的孩子在哪?”劉春愛想起這段經歷,十分感激駱玉笙對她的知遇之恩,“老師握著我的手説:你這嗓音這麼好聽,真像我,剛剛那段唱得也好!最後老師又説:我教你好不好?以後你就做我的學生好不好?我説那太好了。”可事實上,當時的劉春愛根本不知道眼前的人是紅遍了大江南北的“小彩舞”——駱玉笙。從那以後,劉春愛每天跟著樂隊伴奏的學員,一起坐無軌電車到駱玉笙老師家裏學習,從藝之路一走就是60多年。

劉春愛拜師收徒儀式

前半生大大咧咧唱大鼓

從藝50年後下定決心要收徒

由於她嗓音寬厚,天資聰穎,頗受老師喜愛。1962年舉辦的第一屆津門曲薈上,劉春愛演唱的《祭晴雯》,被《新晚報》稱讚“嗓音甜潤、韻味十足,頗具乃師風範,是一個好苗子。”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她與駱玉笙合作的雙人京韻大鼓大受歡迎。“在那之前我結了婚,有了孩子,京韻大鼓也有十年沒唱了,一直都在唱京東大鼓,老師鼓勵我把京韻大鼓拾起來……”講起這段,劉春愛眼中閃著光,她説駱玉笙不僅是恩師,還給喚醒了自己第二次藝術生命。此後,雖然在駱玉笙眼中劉春愛已經“翅膀硬了”,但是每逢重要演出前總要去老師家中請教。“2000年我要參加中國曲藝牡丹獎,這相當於曲藝界的‘奧斯卡’,演出前都必須讓她幫我把把關。”

劉春愛演出現場

按劉春愛自己的話來説,她的性格大大咧咧的,沒夢想、沒膽量、對未來沒什麼憧憬,所有事情都是按部就班推著往前走,“從第一天起,我就沒想過成名、賺錢。説實在的,這些年的榮譽都是一步一步走來的,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罷了。”可轉折就在老師去世以後,“2002年,駱老師沒了,我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想著得把這些學生打造成才,不能白浪費時間,也不能讓駱派失傳了。”於是她分別在2010年和2016年無償收了兩批徒弟,一共29人。迄今為止,最年長的徒弟80多歲,最年輕的32歲。

劉春愛指導徒弟演出技巧

劉春愛的徒弟李鈺(左)、韓奇雅(右)

現如今,天津市曲藝團青年駱派京韻大鼓演員韓奇雅以及德雲鼓曲社京韻大鼓演員李鈺即便是從業多年,還是會定期來到劉春愛家中學習過門鼓的打法,鼓毽子敲擊位置、鼓點的輕重、眼神看到哪、動作是否乾淨利落……劉春愛不僅面對學生十分嚴格,不放過每一處細節,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容馬虎。梨園行話説,山後練鞭,才能夠人前顯貴。劉春愛記得最深的就是老師告訴她的三個字“臺上見”,她也是這麼告訴徒弟的。

“我們這一行比較難,如果沒有師傅帶,自己去摸索,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道路。”韓奇雅説,徒弟拜了師傅就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自己去琢磨,可能幾十年可能都琢磨不出來,師傅告訴你,怎麼用氣、怎麼敲鼓,面對觀眾的精神頭是怎麼樣的,那個狀態能最完美的呈現給觀眾。”

劉春愛做課前準備

劉春愛在德雲社演出

傳統曲藝人搭上網路快車

俘獲“德雲女孩”的心

2008年起,劉春愛開始和年輕一輩歌手合作。在第七屆金鷹電視藝術節閉幕式上,她與張傑、甦醒,帶來歌曲《重整山河待後生》旋律與説唱配合得天衣無縫,讓觀眾感受到老歌曲經過兩代人重新演繹後的不同風格。“一開始有點退卻,我心想別弄這個‘洋鬧兒’了,又是rap,又是流行的,改編完了也不知道什麼樣子。”可演出完,看到台下觀眾的掌聲、網上的好評,劉春愛開始接受了這種模式。近兩年,她更是嘗試著譜曲,“我不能跟鼓一樣,像個老古董,必須要敲出今天的振奮,敲出今天的旋律節奏。”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京韻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劉春愛

疫情期間更是跟著徒弟李鈺在德雲鼓曲社創作了京韻大鼓《津門戰役》喚起大眾的覺悟,網友們在抖音裏留言説,“看到劉春愛老師,就知道是駱派大鼓了”“疫情過去後去天津旅遊聽鼓曲”“這段兒過於優秀了”“太好聽了,這就是上次張雲雷介紹的劉春愛老師嗎?”面對一眾年輕“德雲女孩”們的歡迎,作為德雲鼓曲社的“底角兒”演員劉春愛心裏還是會嘀咕,“我有時也會想,我都老太婆了還出來演這些曲目,觀眾們會不會煩?”李鈺給出了答案,“每次師傅在德雲鼓曲社演出時,賣的票幾乎都是秒光。”與此同時,劉春愛的徒弟們遍佈全國,他們走到全國各地以及國外的演出,也讓“駱派”京韻大鼓與年輕人、外國人越來越近。

“你要説‘駱派’不火吧?一提誰還都知道,火了吧?也沒有像當紅明星那樣流量這麼多。”正如劉春愛所言,她也希望非遺的傳承搭上網際網路快車,走進年輕人的生活圈。而年輕一代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也能形成文化自覺。他們作為傳統非遺的青年傳承者、推廣者,推動非遺逐漸“出圈”。(策劃:張璟 孫暢 文字:王敬怡 攝影:姜曉龍 攝像:褚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