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坻區

寶坻區八門城鎮:歡喜莊的第一口螃蟹

發佈時間:2022-09-09 14:23:03 | 來源:天津日報 | 作者:張立平 | 責任編輯:吳一凡

秋風響、蟹腳癢。孟凡超站在自家的稻田裏,彎腰撈起一隻螃蟹,發現青灰色的甲殼已有多半個手掌那麼大了。“個兒不小!”眼前綠油油的稻子,已悄悄抽出了串串谷穗,“今年收成錯不了!”

image.png

歡喜莊村村景

“85後”孟凡超是寶坻區八門城鎮歡喜莊村農民,十幾年前,跟著父親老孟搞起了稻蟹立體種養,承包了近3000畝地。“搞稻蟹混養,我們村是全市第一個‘吃螃蟹’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學亮很自豪。

歡喜莊村地處寶坻大洼地區,水多、地多。全村不到400口人,2000畝稻地。老孟是個種田的好把式,種了一輩子水稻。可光種稻,最好的時候,一畝地純利還不到500元。

地裏刨食,收入有限。2009年,聽説東北搞稻蟹立體種養讓鄉親們富了,村幹部們坐不住了,千里迢迢跑去考察。回來發動鄉親們搞試驗。全村10個報名者中,就有老孟。“村裏專門請來了老師,手把手教咱,怕啥?”

第一年一炮打響。稻田裏養蟹成功了,每畝地增收300元。2011年,村裏成立了稻蟹立體種養合作社,村民們以戶為單位,用土地和現金入股。“每年都分紅,分紅大會上一摞摞鈔票,當場就分,合作社成立10年,每年分紅少則七八千元,多則一萬多元。”老孟心裏高興。

現在,歡喜莊的稻蟹混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從一開始養殖紐扣大小的現成蟹苗,到現在已能從芝麻粒大小的大眼幼體開始培育了,蟹苗本土化以後,每畝地螃蟹的收入增長20%至30%。在歡喜莊村的帶動下,八門城鎮有6萬畝水稻進行了稻蟹立體種養。稻田養蟹,稻子不能施用農藥,八門城鎮的稻米品質越來越好,鎮裏建起了現代化的稻米加工廠,註冊了品牌、進行了有機認證,産品賣到了超市、飯店。

種養也有種養的煩惱,産業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看天吃飯”不容易,要發展,還要有新思路。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全村百姓都富起來?歡喜莊村素有“江南水鄉”之稱,每逢節假日,有不少城裏人來這兒抓螃蟹、賞美景。在鎮裏的大力支援下,歡喜莊園建起來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歡喜莊村又不斷培植優質産業項目,發揮區域優勢,探索三次産業融合聯動發展的新路。

“我們把歡喜莊園的發展方向定位為航空農旅産業,從北京引進了無人機項目。”市衛生健康委駐村幫扶幹部、歡喜莊村第一書記崔賀軍介紹,目前同類項目在我市僅此一家,歡喜莊園有廣闊的空域資源,硬體基礎也不錯,恰好符合項目定位,歡喜莊又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

目前圍繞無人機項目已聚集了7家研發、生産和服務型企業,以歡喜莊村為核心,八門城鎮將打造生態旅遊、生態科考、生態康養于一體的無人機智慧旅遊小鎮。

今年暑假,歡喜莊園迎來了100多個孩子,他們對無人機有著濃厚的興趣,軍事化的管理、課堂上講授的無人機科普知識,以及無人機的實踐操作,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我們已經建成了300米的無人機跑道,將來還要拓展到500米。”崔賀軍介紹,今年歡喜莊園將推出無人機表演,有競技類飛行和聲光表演。此外歡喜莊園又有了提升,稻田小火車、萌寵動物樂園、熱氣球項目即將啟動。“我們還要建天津首個稻漁文化館,讓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了解天津的稻漁文化。”崔賀軍説。

眼前,一望無際的千畝稻田長勢喜人。歡喜莊村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記者手記

敢闖就有出路

歡喜莊,這個地處大洼地區的小村,在村莊發展中,一次又一次吃到了第一口螃蟹,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學亮很實在,他説:“歡喜莊沒啥資源,想要發展,沒有點新鮮玩意兒,不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關鍵在於用創新思路推進發展。

歡喜莊村是傳統的農村,每人平均將近5畝的耕地是村裏最大的資源。近些年很多農村發展都在極力擺脫“農味”,而歡喜莊卻立足自身優勢,把農味做足,以自身條件為基礎進行創新,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

在鄉村振興之路上,我們期待更多的歡喜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