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戰略 澎湃新動能——天津紮實貫徹國家戰略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發佈時間:2022-09-08 10:50:09 | 來源:天津日報 | 作者:劉雅麗 | 責任編輯:吳一凡

image.png

2022年1月28日,津石高速公路天津東段主線實現通車。通車後,從天津港南部港區、濱海新區西南部地區去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雄安新區方向將不再繞行榮烏高速、石黃高速等路線,行駛里程縮短50至60公里。(本報資料照片)

image.png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同創新展示中心。(本報資料照片)

時間,總在一些特殊節點標注歷史刻度,讓人汲取力量。

8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8年多來,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系列重要論述言猶在耳,指明方向。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過去的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上處於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的階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進入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需要下更大氣力推進工作”……牢記總書記厚重囑託,走在新時代“趕考”路上的天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以強烈的機遇意識和主動精神,把戰略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津沽大地生動實踐、結出碩果。

緊緊牽住“牛鼻子”

推動協同發展激發創新活力

2016年的9月,京津一次“結親”引發關注──濱海新區攜手“中國矽谷”,簽署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議。在當地人稱為“天津衛最好地塊”的北塘“大事記”裏,當年11月22日,規劃面積10.3平方公里的科技園誕生於此。

科技園的誕生,初衷是利用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新區創新政策疊加優勢,積極承接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瞄準的,是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是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是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示範區。

“年輕”的園區肩負起區域協同“排頭兵”使命。

“排頭兵”闊步向前──

從《天津市支援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印發,到濱海新區出臺《關於加快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進一步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優化,園區“造血”功能不斷壯大,搭建起集創新創業、市場、金融、技術、人才、校企合作、國際互通于一體的企業服務平臺,幫“拓荒者”拓路,為“落戶者”解憂。

汲取養分,激活動力,科技園成為創新“試驗田”。

“試驗田”捷報頻傳──

實現遠端控制的5G工業機器人、在武漢“火神山”使用的網數集群對講機系統、能自動抓取和釋放物料車的專業拖拽機器人、可自動充斷電的庫內盤點機器人、白天黑夜天南地北“自主飛”的混合翼無人機……幾年來,創新産品和技術不斷涌現。

園區“固巢養鳳”,産業“磁場”加速形成。2021年,北京來津企業佔比已達到30%,初步實現“核心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來天津”的發展模式。如今,園區累計新增註冊企業已達3200家。

“濱海—中關村”只是天津牽住“牛鼻子”,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個縮影。中關村在北京之外首個重資産投資項目──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也加快建設,累計新增註冊企業達到860家。放眼全市,中海油、中交集團、通用集團、360科技等一大批央企所屬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在津佈局,來自北京的企業在津投資項目累計超過6700個,資金到位額超過1.14萬億元。京津合作示範區體制機制全面理順。

打破“一畝三分地”

支援不遺餘力服務“靠前一步”

天津與雄安新區,空間距離100余公里,“國家戰略”與“國家大事”將兩地緊緊聯繫在一起。“協同發展”與“千年大計”激發澎湃動力,推動“近代工業先驅城市”與“未來之城”攜手同心,乘風破浪。

5年多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甫一設立,天津便召開會議,強調要全力支援雄安新區建設,主動服務雄安新區發展。隨即,天津黨政代表團赴新區學習考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天津就付出、調整什麼,全力支援規劃設計、生態保護、港口物流等領域建設”,服務雄安新區,天津主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承諾擲地有聲。

天津説到做到!

2018年10月,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正攻堅,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多家機構組成的設計團隊即趕赴當地助力規劃工作。如今,天津城建設計院、市政工程設計院均已設立雄安分院。5年多來,天津西站、北京西站、白洋淀站、保定東站、石家莊站等鐵路站臺上,流動著天津設計團隊“當天往返、三地開會”的剪影,一封封來自雄安新區的感謝信被各單位珍藏,紙短情長,講述著兩地聯合推動一個又一重點項目從“紙上”到“地上”的故事。

不僅支援規劃設計,早在2017年,天津高職院校的“領頭羊”天津職業大學就在雄安新區設立了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同年,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與雄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共建天津一商校雄縣分校……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教改革創新示範區,天津不遺餘力分享職業教育優質資源。

2019年8月,天津港集團雄安新區服務中心揭牌成立,全力打造雄安新區最佳出海口,“最近的出海口”來到“家門口”,雄安新區感受到“更靠前的”服務體系。2021年,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運輸貨物達到1.1萬標準箱。

還有網友眼中“頂尖的中學”“清華北大的優質生源地”天津一中、“天津百年師範教育的傳承者”天津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5年多來,服務雄安新區的名單不斷拉長,“加盟”名字個個熠熠閃光。

開啟新征程

“一基地”提速打造“三區”建設加力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被賦予“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定位。

圍繞這一定位,天津吹響“衝鋒號”,開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打造“一基地”,天津怎麼做?

明確發展路徑,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研發製造能力強大、産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

錨定目標,蹈厲奮發。從全面實施“鏈長制”,深耕信創、高端裝備、積體電路、航空航太等12條重點産業鏈,到出臺全國首部智慧製造法規《天津市促進智慧製造發展條例》,從連續舉辦六屆世界智慧大會“以會興業”,到百億級智慧製造財政專項資金設立,紮實實施製造業立市戰略的天津收穫強勁動能,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高技術産業(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5.3%、15.5%。

麒麟作業系統、飛騰CPU為代表的國家PK體系成為主流技術路線,海爾打造了全球唯一的5G洗衣機筒柔性生産智慧工廠,華海清科研製的化學機械拋光裝備填補了我國CMP設備技術空白,天津朗譽科技研製成功了國內首臺240噸重載AGV,解決了轉向、承重、使用壽命等難題………從國家戰略裏考量,不斷提升服務京冀兩地産業承載配套能力,曾誕生無數個“第一”的天津在新時代實現“製造”新突破。

“一基地”提速打造,“三區”建設加力。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港視察時強調,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殷殷重托,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天津港意氣風發向未來。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集裝箱碼頭成為全球首個投産運營的“智慧零碳”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榮獲2022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全球移動大獎。實現綠電100%自産自用,自有港作船舶靠泊100%使用岸電,船舶低硫油使用率達到100%。全力打造內通外聯樞紐港口,高水準打造京津冀“海到府戶”樞紐,設立京津冀行銷網點38家,推動津冀港口合作,做強環渤海“天天班”“兩港一航”服務,2021年運量增長超過30%……蓬勃興盛的天津港,去年完成貨物吞吐量5.29億噸,同比增長5.3%;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2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4%。

面向大海,也逐夢藍天。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啟動前期工作,建成後將具備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能力。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提速加力。

看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設,融資租賃業務領跑全國,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臺的租賃和處置業務規模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天津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商業保理公司資産總額、保理融資餘額居全國第一……

看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深入推進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改革,136項個人服務和企業生産經營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和“一企一證”綜合改革,累計實施544項制度創新措施,38項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複製推廣……

大膽闖、大膽試,渤海之濱激蕩著創新的交響。

融入大戰略,釋放新活力。經濟高品質發展路上,天津發展新引擎隆隆聲響。

密織立體交通網

5條城際通北京 2條城際通雄安

鐵路總里程達到1368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55公里,路網密度均位居全國前列,但天津並未滿足:未來十五年、三十年,“路”怎麼走?

今年5月6日,天津舉行《天津市貫徹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實施方案》新聞發佈會,會上明確,到2035年,天津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海空兩港連結全球、世界一流,公鐵兩網密接京冀、暢達全國,城鄉交通聯動雙城、覆蓋全域,智慧綠色賦能未來、全國領先。

總目標分解為四個維度,“面向區域”被專門提出: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互聯暢通公路網,高鐵城際里程達到830公里,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里程達到4800公里,實現京津雄30分鐘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客運1小時通達、貨物3小時送達。

一個發佈會,幾多好消息。公路方面,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天津規劃預留了通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方向的唐廊高速公路、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京滬高速公路北延線、濱海新區通往唐山方向的濱唐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近期正謀劃京津塘高速公路擴改建工程。

鐵路方面,天津高鐵和城際鐵路規劃總里程約830公里,在現有基礎上,還將增加500多公里,其中5條高鐵城際通北京,2條高鐵城際通雄安新區。目前,京唐鐵路、京濱鐵路(寶坻至北辰段)年內建成運營,津興鐵路全線鋪軌,初步實現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時通達。

交通網越織越密,京津冀越走越“近”。

過去,經公路從天津前往石家莊得繞行榮烏高速或京滬高速,就像是“棗核的兩邊”,而津石高速通過“裁彎取直”將“棗核”變成了直線。

而今,津石高速全面通車。經這一“取直”,天津至石家莊通行時間縮短至3小時,雄安新區再添一條便捷出海通道。

2008年,從清光緒年間的“老龍頭火車站”重建而來的天津站,見證了中國第一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建成通車,也見證了中國高鐵時代的開啟。當時,列車僅開行十幾對。

而今,京津城際列車實現“公交化”班次運營,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蓋全部公交和地鐵運營線路,“京津同城”效應更加明顯。

交通興,百業興;交通暢,百業旺。以武清區為例,京津城際建成通車,武清站經停,目前與北京南站、天津站最快分別只有21分鐘、13分鐘的“高鐵距離”,日均發送旅客增至1萬餘人,高峰可達2萬人。車站周邊高端商業項目聚集,依託武清站而建的京津佛羅倫薩小鎮異常繁華。

這條鐵路使得處在京津之間的武清區位優勢日益凸顯。2017年2月,京津冀三地簽署《推進通武廊戰略合作發展框架協議》,攜手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試驗示範區。京津冀腹地的通武廊(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被稱為“小京津冀”,走上發展“快車道”。幾年來,武清區在推進協同發展中“當先鋒、當猛將、唱重頭戲”,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計引進項目6180個,引資到位1400億元,其中北京項目2276個,一批央企國企二三級總部整建制入駐。

交通先行,動能涌動。

目前,作為京唐、京濱與津承城際鐵路的相交站與接軌站,城際鐵路寶坻站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將成為三線交會的天津市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寶坻區將迎來高鐵時代。此外,靜海北站將成為津雄、津滄、津靜市域(郊)鐵路三線交會的天津市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無疑,天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將會有更多“寶坻作為”“靜海作為”。

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百姓生活更便捷民生“禮包”不斷

重點領域同頻共振,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協同發展的民生“禮包”持續讓百姓“有感”。

2020年底,天津提出12項京津通勤便利化舉措,去年全落實。高鐵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實現“預約+直刷”乘車模式,京津兩市地鐵App支付互認,惠及兩地“通勤族”。津保鐵路開通,圓了兩地居民“早晨吃煎餅果子、中午吃驢肉火燒”的夢……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與相關便民舉措實實在在“送實惠”,讓三地百姓出行、購物、工作更便捷。

不僅是交通,天津與京冀構建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成立商貿、資訊安全等10余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京津冀異地就醫醫保門診聯網直接結算,覆蓋天津的醫院數量增至1064家。全面落實京津冀三地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實現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資格互認……天津深化京津冀社會服務領域合作,讓協同發展成果更廣泛地惠及三地人民。

居於海河之畔、渤海之濱,“河與海”孕育了一座城市開放包容的胸懷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心有定力,行穩致遠,如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引領下,天津邁步新征程,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