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非凡十年 | 書寫高品質發展的天津篇章

發佈時間:2022-07-12 14:50:12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十載春華秋實,鐫刻非凡印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斷推進高品質發展,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昂首奮進。

堅守戰略定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賦予天津“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天津堅持“製造業立市”,實施製造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打造以智慧科技為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太為支撐的“1+3+4”現代産業體系,以舉辦智慧大會為平臺,大力培育以智慧科技為引領的新型産業矩陣。

一台臺排列整齊的新一代智慧機器人,做完出廠前的最後一輪高精度測試後,啟運出口海外……近期,天津新松工業機器人智慧工廠投入使用,生産能力大幅提升。

“在參加了3屆世界智慧大會後,新松集團落戶天津港保稅區。得益於天津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配套優惠政策,企業的天津客戶迅速拓展到上百家。”新松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集團正將天津的生産基地,升級為集製造、應用系統和研發中心於一體的智慧産業園,到今年年底,年産工業機器人將超過1萬台。

為落實製造強國戰略,天津將産業鏈建設作為“製造業立市”重要抓手,重點打造信創、高端裝備等12條産業鏈,全面實施市領導挂帥的“鏈長制”,通過強鏈補鏈,鏈上抓服務、抓復工復産、抓運作、抓企業、抓項目、抓人才、抓創新、抓政策。目前,天津12條重點産業鏈在談項目183個,擬投資額1479.93億元。

天津市工信局局長尹繼輝介紹,2021年天津全市在鏈企業産值、增加值同比增長20.7%、9.6%;戰略性新興産業佔規上工業比重從2017年的20.8%上升到26.1%;入選“國家隊”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綠色製造示範單位超120家,躍居全國第二。

天津圍繞“一基地三區”定位,協同推進、蹄疾步穩。

全面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隨著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全球首個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等成果不斷涌現,天津港一系列創新方案令人矚目。今年前5個月,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4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2%,創歷史新高。立足天津港區位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

精心打造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東疆港在全國首創保稅進口租賃、出口租賃、聯合租賃、跨境轉租賃、離岸租賃等模式,形成40多項創新租賃模式,實現跨越發展。

全力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一企一證”綜合改革,企業投資自由便利度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制度創新措施502項,累計向全國複製推廣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

踐行人民至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連續6年延長供暖期溫暖千家萬戶、棚戶區改造助圓安居夢……近年來,天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民生情懷,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築牢民生保障的溫暖底線。

炎炎夏日,走進東麗區海河綠芯生態區,滿眼青翠,水網細密,稻田、綠蔭縱橫交錯。“真沒想過,還能在我們村的土地上再次見到綠油油的小站稻。”正在散步的66歲居民許永山指著不遠處的稻田説。

許永山説,腳下正是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務本三村。20多年前,務本三村曾是小站稻的密集種植區,後來由於環境破壞,地裏撂了荒。

“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推動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有機統一,務本三村等一大批‘問題村’舊貌換新顏。”東麗區副區長吳俊雅介紹,東麗區已新建改造7900畝高標準農田,大力發展生態水稻種植。

這是天津將民生改善與環境治理協同推進的一個縮影。針對群眾曾經反映強烈的生態環保問題,天津加強區域大氣、水污染等協同治理,升級保護875平方公里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快建設736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嚴格保護153公里海岸線,築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改善民生,離不開産業振興。天津持續加大産業振興力度,打造美好生活圖景。“我們村曾經是赤字村,而現在,線上買菜有電商送到家,看病就醫有門診能報銷,足不出村就能生活無憂。”提到村裏近年的變化,北辰區青光鎮韓家墅村老黨員劉文富連聲稱讚。

受多種因素制約,韓家墅村一度産業發展乏力。“實現鄉村振興,讓全體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這是韓家墅村兩委奮鬥的目標。”韓家墅村兩委委員崔媛媛説,經過多年努力,産業發展步入正軌,村民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2021年,村集體收入2.05億元,集體總資産達到19億元。

心懷“國之大者”,著眼“為民小事”。2020年11月,天津提前超額完成棚改任務,30萬居民出棚進樓,市區棚戶區居民居住面積由原來不足20平方米,提升到65平方米以上;精細化精準化實施20項民心工程,財政總支出75%投向民生領域;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落到實處,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牢記初心使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

“小區廢棄的電線桿早該拆了,車輛經過很不方便”“小花園可別荒廢了,這次得好好利用起來”……傍晚,和平區黨員幹部來到社區居民身邊,坐在小板凳上,嘮家常、聽意見,變“窗口辦件”為“促膝談心”、變“被動解答”為“主動問需”。

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到居民群眾中走一走看一看。這是“和平夜話”的尋常一幕,也是天津黨建引領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從繁華市區的“和平夜話”到遍佈全城的“海河夜話”,從南開區“紮根網格、血脈相融”到河北區“來家坐坐、向您彙報”……廣大黨員幹部強化宗旨意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近年來,天津用心用力用情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建“向群眾彙報”機制,引導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群眾、紮根基層,做好全天候的“服務員”、黨和群眾的“連心橋”,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和深厚群眾基礎。

“通過巡察整改,安全通道堆放雜物及車輛佔壓情況沒有了,個別樓層存放電動車的問題也解決了。”河西區大營門街道蚌埠道社區居民溫世榮説。河西區南北大街社區居民郭金浩説:“小區裝上了智慧擋車桿系統,居民停車難也得到了緩解。”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群眾看在眼裏、暖在心上。

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河西區通過“三彙報五公開”,將巡察整改情況全程“向群眾彙報”。去年以來,河西區選取26個社區作為試點,收到意見建議390條,推動巡察反饋的82個重點問題徹底解決,社區群眾滿意率達99.7%。

“‘向群眾彙報’堅持效果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整改到位不到位由群眾來評判。只有解決好群眾家門口的事、身邊的事,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認可。”河西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説。

落實各級黨組織書記“四個走遍”,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推動權責下放、資源力量向基層下沉,構建高效能治理服務體系;推動“津治通”“津心辦”平臺在全市16個區、252個鎮街和5405個村(社區)全面貫通應用……天津不斷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高品質發展結出碩果。截至2021年底,天津每人平均GDP達到11.37萬元,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4.8%;全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34074元提高到47449元,年均增長6.8%。

藍圖繪就,重任在肩。天津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匯聚起1400萬海河兒女的澎湃力量,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