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準改革開放,天津這樣走向“天下之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是天津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五年,也是天津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滾石上山,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要以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為目標導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高水準改革開放是推動天津發展的關鍵,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關鍵。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構建高水準改革開放新格局,有哪些具體內涵?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天津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系統整合、協同高效,加快實施一批戰略性、創新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高標準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
改革開放先行區是天津含金量最大的金字招牌。
與4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相比,今天的國際力量對比、國際産業分工格局、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國際大迴圈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迴圈活力日益強勁。我國經濟又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正努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迴圈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這是天津推進高水準改革開放的重要背景。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與時俱進,分所應為。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佈,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也提到,要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可見天津與時偕行、搶佔先機的決心。
改革開放的落實,重在實幹篤行,天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始終穩步推進。
在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天津持續走深。天津17家完成混改的原市管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2996億元和208億元,分別比混改前增長81.20%和455.77%,混改後企業在津上繳稅金累計超過270億元。
除了完成混改的17家企業外,整體國企創效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市管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5.5%、營業利潤同比增長79.4%,營業收入利潤率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區屬國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3%。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國企改革辦專門向天津市政府發來感謝信,稱“天津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卓有成效,為全國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年度目標任務作出突出貢獻。”
在鼓勵支援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天津一直在行動。
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更多領域”,到五年後的今天“引導民營企業融入重點産業鏈,壯大民營經濟規模”,始終不變的,是讓天津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福地的決心,而表述上的演化,則愈發體現天津對重點産業鏈的重視,以及對民營經濟充分參與到重點産業鏈中的殷切期待。
在金融領域,改革的步伐同樣越行越明。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關於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相比于五年前,更加明確地指出“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為首要”。另一方面,從“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産業金融和普惠金融”,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推動金融與全産業鏈深度協同,暢通資本、科技和産業高水準迴圈”,含義的深化不僅契合了我國近年來支援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也再一次強調了金融與産業鏈協同發展、讓金融不掉“鏈”的重要意義。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是為了打通堵點、培育市場主體、融入大市場、抓住新機遇。中國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市場,隨著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潛在的經濟活力和發展餘地、空間還非常大。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優化營商環境,天津須臾不停
無論是暢通國內大迴圈,還是進一步擴大開放,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區域經濟的競爭,也越來越不僅是要素資源的競賽,而是營商環境的比拼。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增強吸引力、提升競爭力。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改革攻堅,要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活力。五年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作為聚焦政府職能轉變,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內容被提及。
五年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照後減證’‘一企一證’提高審批效率”以及“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等表述,不僅給“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注入了強心針,還通過“事中事後監管”到“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的細微變化,體現出天津優化監管方式的決心和強大適應力。
五年來,一系列“暖商新政”頻頻推出,詮釋了政策紅利如何培育營商“沃土”,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營養劑”、提供“原動力”。
“天津八條”“民營經濟19條”“助企紓困15條”“服務市場主體36條”、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三年行動計劃”……就在今年6月初,天津又推出“穩經濟35條”,以硬核解渴實招為市場主體紓難解困:增值稅留抵退稅從6個行業擴圍到13個行業,多措並舉引金融活水救急解困,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産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電、用氣實施“欠費不停供”政策,在天津創辦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合作社等經營實體的新市民可按規定申請最高30萬元個人創業擔保貸款。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我國日新月異的産業形態和經濟活動特點,一流營商環境的打造也應體現與時俱進。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及了健全新型監管機制,推行新産業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等內容。“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無不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新特點。
2021年1月1日起,《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施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打響“誠信天津”品牌。不斷加快推進的誠信建設,無疑將成為天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又一抹亮色。
改革開放既對外,又對內,不僅僅是一種觀念,更意味著新的體制、新的格局,我們必須立足於新時代“高水準”的要求。
開放合作謀共贏
讓天津成為“天下之津”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作,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天津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面向廣闊海洋的天津,自帶開放氣質。作為國際化港口城市、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天津區位優勢明顯。
天津港,作為天津的核心戰略資源,就是天津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考察天津港時,殷殷囑託言猶在耳。
去年,天津港的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準箱,實現歷史性跨越,目前已開通集裝箱航線130余條,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期間,市委主要領導在參加濱海新區代表團討論時表示,要堅持以港興城,著力增強港口功能,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向更高水準改革開放要發展動力、要發展空間。
對外開放,天津稟賦突出。從近代百年北方重要商埠,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從平地而起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區域發展新引擎的濱海新區,再到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深深融入這片土地的基因裏。
對外開放,天津碩果纍纍。借鑒中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驗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成為埃及綜合環境最優、投資密度最大、單位産出最高的工業園區。今年5月20日,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首屆3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了,他們來自中國、美國、南韓、烏茲別克等世界多地。這一國際高水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為天津對外文化交流、對話溝通世界的新窗口。此外,天津優化“魯班工坊”全球佈局,積極保障重要外事活動在津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智慧大會等重大會議活動順利召開——各項有條不紊的工作,推動了這座城市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發展,帶來了強大的集聚效應。
對外開放,天津未來可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天津將打造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要素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實施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深化關港合作,推動跨境電商,加大引進外資力度,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借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強化與東北亞、東盟、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和産能合作……海納百川,相容並蓄,在構建“天下之津”的道路上,天津昂首闊步。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天津深切意識到,改革必須更加徹底,開放必須更大力度,哪怕因此承受一時的陣痛,也要保持定力,站在更高起點上,面向未來塑造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格局。唯有如此,社會經濟才能真正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康莊大道。
持之以恒,慎終承始。打開腦袋上的“津門”,向思想解放要動力,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天津闖出了發展新路。在這條道路上,天津已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需要攻克,改革開放,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