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3000米取熱 三對井減碳2萬噸──走進我市首個地熱礦權集中打包出讓項目現場
北淮淀示範鎮地熱供暖項目建設現場。
近日,記者從市區出發向東沿著津寧高速,不過半個小時車程,來到寧河區北淮淀示範鎮建設現場。遠遠看到示範鎮一期安置房北側的空地上,一座50多米高的鑽井架聳立在藍天下,懸吊在井架上的鑽桿正旋轉著向地下挺進。
“正在施工的是一口定向開採井,5月26日開鑽,預計兩個月建成。”負責項目施工的市地礦局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以下簡稱天津地熱院)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口地熱井設計深度為3000米,出水溫度大約90攝氏度,每小時出水量可達120立方米。
作為我市首個地熱礦權集中打包出讓項目──寧河區北淮淀示範鎮地熱供暖項目日前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將於10月完工,今冬投入使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留白、留綠、留樸”要求,為紮實推進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北淮淀示範鎮作為安置七里海濕地緩衝區村莊生態移民安置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該示範鎮將充分利用地熱資源,按照“一採一灌”(一對井)的建設要求布設三對地熱井。
“這是我市首次採用三對地熱井同步出讓礦權、同步建設,實現地熱礦權管理模式上的創新突破,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合理佈局地熱井位置,解決規模性清潔集中供熱。”天津地熱院副總工、勘查部主任阮傳俠告訴記者。
據了解,此前地熱礦權出讓都是一個礦權對應一對地熱井,此次我市創新採用集中打包方式出讓,一個礦權包括三對地熱井,管理模式從單井開採量控制,變為三對井總量控制,將使地熱開發更加有序。從供熱成本來看,採用燃氣供熱每平方米成本大約40元,而採用地熱供熱,成本只有十幾元。
記者看到,鑽井架旁邊堆放著一根根近10米長的鐵管。工作人員介紹,僅一口井就需要用掉300多根鑽桿。該項目採用智慧鑽井設備,在鑽井過程中,通過感測器及時獲得壓力、扭矩、溫度等鑽探數據和地質參數,確保安全可靠鑽進。在距離這口開採井周邊2000米範圍內,還散佈著另外5口地熱井,全部建成後,將覆蓋整個北淮淀示範鎮供暖,預計總採量將達到70萬立方米/年,年累計供熱量18.24吉焦,每年可節省標煤9960噸,減少碳排放2.3萬噸。
“在地熱井建設過程中,將配套建設一座能源站和兩座換熱站,並且在能源站加裝熱量表,為今後熱量測算做準備。”天津地熱院副院長胥博文介紹,地熱井建成並穩定運作後,希望進一步試點開發地熱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探索天津地熱參與碳交易的途徑和方法。
近年來,天津持續推進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已成為全國採用地熱供暖規模最大的城市。到2025年,我市地熱資源開採總量預計達8000萬立方米/年,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2萬噸/年。“按此測算,如果地熱資源全部開發為CCER項目,按照CCER碳交易價格25—40元/噸估算,我市地熱CCER碳資産價值十分可觀,每年將達到4000—7000萬元,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地熱資源高效利用。”胥博文説。
據了解,作為國內唯一具有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全産業鏈業務能力的專業技術團隊,天津地熱院持續開展地熱井動態監測工作,目前在我市已經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地熱動態監測保護系統,覆蓋全市全部700多眼地熱井。“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開展深部熱儲勘查工作,向地下4000至6000米深層地熱探採進軍,建設國內領先的深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範區。與此同時,我市將構建數字地熱平臺,搭建可視化三維地熱地質模型,實時監控水溫、水量、水位變化,實現地熱資源智慧化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