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時代 天津這十年 |“95後”女大廚溫暖老人心
天津不斷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提升老人幸福指數。《我們的新時代、天津這十年》29日來認識一位“95後”女大廚,看她如何掌勺老年人食堂,用有滋有味的飯菜溫暖老人心。
馬婧,今年26歲。別看年紀輕,她已經是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廚師長了。因為愛吃,愛做飯,為了這個香噴噴的愛好,馬婧2014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天津青年職業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
可一開學,馬婧傻了眼,顛勺、刀工,哪一門都不是簡單鼓搗就能學成的。
馬婧苦練廚藝,進步不小,隔三差五就要去給帶大自己的姥姥露一手兒,讓老人家嘗嘗自己的手藝。
畢業後,馬婧在北京一家餐飲企業找到工作,因為不能常回家,總惦記著姥姥吃的好不好。一次和家裏通電話,媽媽説家門口開了老人家食堂的配餐點,挺對姥姥的胃口,馬婧也就放心了。從2020年開始,作為全市養老服務試點的河西區,大規模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通過招標,引進龍頭企業,全區分成四大片區,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區開辦老人家食堂。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新的老人家食堂開張,專業廚師炙手可熱。經常去配餐點買飯的媽媽,看到了招聘廚師長的資訊,告訴了馬婧。馬婧一聽動心了,想著在家總給姥姥做飯,老人的口味,多少還是了解的。而且招的是廚師長,發展空間也不小。她試著回來應聘,憑著紮實的廚藝成功了。帶著滿滿的信心上崗掌勺,起鍋燒油,煎炒烹炸,一通操作後,老人們卻並不買賬,馬婧的信心一下子全沒了。
每天100多位老人來訂餐,各有各的喜好,有的老人怕辣、有的説不能太油、有的要清淡軟爛,但還得有滋有味,馬婧只要手裏活幹完了,就出來和老人們聊聊天,當面聽意見。孫淑琴老人76歲了,最開始幾乎每天都得和馬婧過上幾招兒。
眾口難調也得調,給老人家開的食堂,就得順老人的心氣,讓老人吃得順口。馬婧根據大家的建議,首先就從烹飪方式上改起。
嘗試蒸了幾道菜,老人們反應不錯。可是,後廚的蒸箱每天要蒸麵食和米飯,再上新蒸菜,時間上不趕趟兒,要更好滿足老人口味,後廚就得添置新蒸箱,企業算了算賬,運營兩年多,他們從過去只為4個中心配餐,到現在負責16個中心,平均每天來吃飯的老人有2000多位,這個蒸箱,添了肯定值!天津也拿出超過300萬元的資金,符合條件的老人每餐補貼3塊錢,同時給老人家食堂補貼2塊錢。這樣算下來,企業每年能拿到最多12萬的運營補貼。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援,讓企業下決心添置了新設備。馬婧自己也在業餘時間,重新翻開了上學時的菜譜大全,按照老人的飲食喜好和身體狀況,研究菜品。
馬婧和同事的用心沒有白費,老人們越吃越順口。吃飯有優惠,企業有補助,來的老人越來越多,運營上了規模之後,成本逐漸降下來,像小馬這樣的大廚,更能放開手腳用食材,變著花樣制定菜譜,給老人們換換口兒。
截至目前,天津已經開設了1700多家老人家食堂,像馬婧所在的企業,除了供餐,還能提供的到府理髮、助潔、康養等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的照顧越來越週到。企業運營進入良性迴圈,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跟馬婧一起,給老人們掌勺的小夥伴已經有50多人了。今年,天津還要在服務中心裏大規模上新短期托養服務,馬婧所在的企業還成立了研發中心,計劃為入托的老人定制合適的營養套餐。馬大廚的新挑戰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