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變變!看天津國企的“七十二變”

發佈時間:2022-05-09 09:58:55 | 來源:津雲 | 作者:陳汝寧 | 責任編輯:吳一凡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國企改革辦向天津市政府發來感謝信,這樣寫道:“天津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卓有成效,為全國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年度目標任務作出突出貢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持續推進,天津國企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中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燦爛春天。

image.png

最直觀的表現是在效益增長上,天津市國資國企創造了六年來最好水準——

2021年,全市國有企業資産總額7.4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利潤總額145億元。市管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5.5%、營業利潤同比增長79.4%,營業收入利潤率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區屬國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3%。

這些數字,隨時都在更新。量變積累質變,變化每天都在發生,而始終不變,並伴隨天津國資國企熬過漫長冬夜的堅定力量,是“改革”的步履鏗鏘。

變機制緊扣實際解難題

在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座工廠裏,自動運輸車行雲流水般運送著一組組硅片,恒溫固化庫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硅棒粘到托板上的時間、狀態……這是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投産的當前全球最大的G12單晶矽片智慧工廠。

作為曾經的老牌國企,60多年深耕硅材料生産。2020年,TCL科技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成為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中環集團完成混改,順利實施首輪股權激勵,完成了3.3億元股票的回購,創新想法、創新技術得以快速地向新的商業形態轉化。而中環半導體在過去一年收入翻番、利潤倍增。

image.png

作為行業龍頭,中環半導體稱得上技高一籌。但公司也有短板,主要體現在決策週期和市場響應上,以該公司在內蒙古的一個項目為例,從動議到拍板長達一年半時間,這幾乎是大部分項目決策的平均耗時。

“混改後決策效率更高了,認準的項目,從談判到落地不到2個月。”TCL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中環半導體副董事長、總經理沈浩平説。

新機制激發新活力,混改解決了短板,這家昔日老國企輕裝上陣。決策更加高效,公司的寧夏太陽能級單晶矽材料智慧工廠項目只用了3個月便落地。員工幹勁更足了,企業現有1.3萬人,平均年齡30歲,高管中“80後”幹部佔到六成以上。競爭力顯著提升,中環半導體加快佈局,大項目一個接一個開工,企業每人平均産值達到1000萬元。

不久前,A股市場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中環半導體(中環股份)2021年營收實現410.2億元,同比增長115.28%,凈利潤實現50.0億元,同比增長195.42%。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環股份股價較當年初上漲了56%。混改帶來的資本加持、高效機制,讓中環半導體60多年的技術積累在市場上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天津國資對中環集團進行戰略性調整,在剝離優勢軍工資産後,國有股權全部轉讓給TCL科技,TCL科技承諾將北方總部落戶天津,將智慧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重心放在天津,帶動天津整體智慧製造産業提質升級。”天津市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侯宇鋒説。截至目前,天津17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帶動792戶二級及以下企業引入市場化機制。其中,5家引入戰投為世界500強,11家引入中國500強,累計引入外部資金約1758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原市管企業混改後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2996億元和208億元,分別比混改前增長81.20%和455.77%,企業職工工資普遍實現增長,混改後企業在津上繳稅金累計超過270億元。

“天津國企混改實踐是以深化改革解決發展難題的生動詮釋。天津國企混改緊扣當地實際,引入了資本、化解了風險、改進了治理、提升了效益,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做強了優勢産業、搞活了地方經濟,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企混改的政策方向和要求。”國家發改委來津調研國企混改工作後這樣指出。

變“藥方”一企一策“過篩子”

國企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改革一開始,市國資委牽頭建立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推進機制,下設7個工作推進組,建立了定期調度、工作碰頭、督促檢查、考核問責和宣傳報道等制度機制,抓好組織推動和協調調度,使改革‘設計圖’和‘施工圖’緊密銜接、按節點推進。”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劉智説。

天津國有企業産業分佈廣、行業差異大,不能一個方子治百病,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對市屬重點企業逐一“過篩子”。“因此,我們選擇‘一企一策鍛長板補短板’深化改革促發展,精準抓住企業痛點,挖掘每家企業的優點與長處。”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説。

因此,天津國資選擇了數家市屬集團率先突破。

——天津城投集團向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轉型、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並被授予全市城市更新實施主體,成立了註冊資本100億元城市更新公司,發起初始總規模600億元城市更新基金,3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落地。

——泰達控股公司,市國資委組建“項目開發及城市更新”和“融資化債”兩個攻堅突擊隊,助力泰達控股綜合改革方案落地,錨定“産、融、城”戰略發展方向出清企業17戶,集中資源發展主業。

——渤化集團通過提升産業項目水準等舉措,改革功效逐步顯現,“兩化”搬遷改造一期項目建成投産,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9%,規上工業産值同比增長32.2%,實現利稅31.3億元。

……

“一企一策”轉型升級之後,企業步入了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

“2021年,城投集團大項目、好項目策源策劃成效明顯,全年實現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24.72%和7.45%。目前,總投資144億元的天津首個歷史風貌建築保護類意式風情區城市更新項目和津城首個大型片區類城市更新項目正在落地實施。”城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偉説,“而且,通過集團總部機構改革,公司職能部室壓縮了27%,約三分之一的中層管理人員退出管理崗位,中層副職及以下人員全部競聘上崗,我們真正鍛造出了‘強總部’。”

image.png

去年,泰達控股承擔的全市首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開工建設,18個環保項目投産,實現8省14市的全國佈局,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啟動,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8.7%。“與此同時,我們深挖內部潛力,理順産權管理關係,提升管理水準,加大資産盤活處置力度,年內資産盤活現金流達到200億元。”泰達控股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胡浩説。

“去年以來,我們重點制定了分類改革的實施方案,‘一企一策’研究混改項目。2021年,完成企業混改、股權轉讓60戶,成交金額242.1億元。結合事轉企改革,引入行業龍頭企業,實現天津本輪首家事轉企企業混改落地。整合7家設計院組建了海河設計集團,發展壯大現代設計産業。*ST勸業和松江股份通過重組重整實現從傳統産業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轉型。”侯宇鋒説。

變動能積蓄髮展後勁

混改帶來的新精神與新面貌,也為企業持續紮根天津這座我國北方製造業重鎮注入強心劑。從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到生物醫藥與數字經濟,産業鏈佈局不斷向價值高端前進。

“我們要通過加大服務國家戰略、城市運營和民生保障、製造業立市關鍵節點和現代服務業新興領域等方面的國資佈局,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揮國有資本的關鍵作用。”劉智説。

image.png

作為“天津製造”的閃亮名片,2020年,海鷗表業集團引入復星系戰投漢辰表業。混改後,海鷗表業決策機制更加靈活,市場化導向更為清晰,經營效率顯著提高,並扭虧為盈,2021年度實現了盈利和經營現金流大幅度改善。

混改後在集團的賦能助力下,海鷗鎖定重點技術短板,積極推動技術變革,通過先進設備的引進,實施技術創新和加工工藝創新,勇當機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目前,海鷗表已擁有國內外先進的生産設備及檢測儀器兩千多臺,其中高端先進設備佔比超過30%。

同時,在人才梯隊方面,海鷗表生産製造團隊明確提出了新生力量發展計劃,通過組織技師考評、建立擒縱機構工作室等推動專業人才培育,同時建立雙梯通道機制、以挂職輪崗方式選拔人才充實關鍵崗位,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齡30-40歲的中青年骨幹團隊,有效推動了人才隊伍年輕化、專業化。

現在,一批優秀市場化人才開始逐夢海鷗,與前輩工匠、大師團隊一起支撐海鷗發展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2021年,百利集團也在服務“製造業立市”戰略中推動企業加快由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製造業的轉型發展。

百利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余霄説:“集團紮實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發揮天津製造業的歷史積澱和産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吸引實力強勁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我們合作。中國通用處於國家機床産業的領頭羊地位,是鏈長單位,我們共同出資100億元組建通用機床公司,攜手讓天津機床産業進入了‘國家隊’,把機床上下游産業鏈串聯起來,為規模化生産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2021年,百利集團全年大口徑工業總産值完成399.5億元,同比增長9.6%;集團工業製造業板塊實現了20%左右的增長;國有國控企業實現利潤2.65億元,同比增長155%,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同時,百利集團抓住國家和天津市大力支援裝備製造、電子資訊、信創産業等産業發展的歷史機遇,與中環資管、海河基金、天津環璞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夥伴共同組建了天津中百海河信創與智慧裝備産業基金,將重點圍繞“高端智慧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信創”等新興戰略産業,助力增量發展,以項目為引領,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接下來,我們還將進一步聚焦戰略實施、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構建我市現代産業體系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形成國資發展新格局。”張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