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中國青年“飽滿”的一天
王澤躍在巡檢過程中使用無人機(2021年12月22日攝)。受訪者供圖
“五一”假期,許多中國青年並未停下奮鬥的腳步,依舊在各自領域努力學習、工作和探索,追求實現自己“飽滿”的人生。
大學生、創業者、技術人員、基層幹部……從清晨到深夜,走進四個中國青年的假期一天,中國發展的“活力密碼”可見一斑。
清晨,科研青年的潛心求索
清晨,陽光才從鬱鬱蔥蔥的樹木間露面,武漢一所高校的“90後”博士生小佳已端坐在實驗室裏,研讀起了文獻。翻閱論文材料、梳理研究思路、分析數據資訊……對於正在“主攻”資格論文的她來説,一天時間總是匆匆而過。
為了讓論文寫作的效率最大化,她不時將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向前輩們請教探討。“我經常和師兄師姐們學習,他們能一眼看出研究內容的局限性,指出論文的問題、拓寬視野。如果只是‘閉門造車’,有時不免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極迴圈。”
身邊良好的學術氛圍是中國青年學生的前進動力與能量源泉。面對重重考驗,小佳並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在為打好學術基礎、摸清門路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經驗。
“雖然有時我也會遇到‘瓶頸期’,但在讀博的過程中,一份份得來不易的研究成果給了我滿足感,堅定了我沿著學術道路走下去的信念。”她説。
午後,“斜杠青年”的創業拼搏
斜陽午後,北京的一座影棚中,四五個年輕人拍攝的拍攝、化粧的化粧、打光的打光,正在趕制一條廣告片。因為疫情,身在天津的平凡開啟了“雲監工”。
作為天津廿卅創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平凡這幾天經常忙到淩晨兩三點。他説,任務來了,熬夜通宵是常有的事。
平凡在短視頻平臺上講解創業經歷(2021年8月2日攝)。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中國年輕人興起一股創業熱潮。平凡也瞄準了網際網路創意策劃,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廣告創意公司。製作剪輯、維護客戶關係、經營管理公司……畢業于廣告專業的平凡很快成了能力全面的“斜杠青年”。
業務受到疫情衝擊後,平凡將公司遷到天津,重整隊伍。“現在雖有困難,但公司一年的合同額保持在二三百萬元。”
今年初,平凡接到一家銀行的冬奧會主題信用卡設計工作。他帶領幾名年輕人忙了一週,設計出了多款不同風格的“冬奧風”信用卡。“這種方式把年輕人和國家聯繫起來,讓我們有了時代參與感。”
“奮鬥是青年的底色,‘躺平’有時只是口頭上的調侃。”平凡説,更多青年創業者同他一樣,正在克服困難堅定前行。
傍晚,“靠譜青年”的技術創新
華燈初上,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城西供電分公司輸電運維一班班長王澤躍換下工作服,結束了一天的巡檢工作。雖然腿腳有些酸痛,但他的思緒仍在高速運轉。“準備把今天的現場資訊整理一下,看看作業模式如何優化提升。”王澤躍笑著説。
王澤躍(右)在晚間進行巡檢工作。受訪者供圖
今年是王澤躍工作的第八年。作為一名“90後”線路運維檢修工,他見證著科技給行業帶來的變化,更積極投身於技術創新的洪流中。
為了讓科技更好地為工作賦能,王澤躍與班組成員潛心探索,利用閒暇時間查閱資料、琢磨研究。去年,圍繞“黑飛”無人機入侵可能會對電力系統設備造成破壞的難題,班組齊心研發出了一整套設備系統。而如何運用技術進一步提升工作質效,也是近期王澤躍腦海中的“課題”之一。
“青年就要有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拼勁兒。在提升自我的同時照亮他人,用奮鬥與奉獻來實現價值夢想,這正是青春的題中之意。”王澤躍説。
深夜,青年幹部的默默奉獻
夜已深沉,濱海新區寨上街道辦公室內燈火通明,“90後”基層幹部宮晨光仍在崗位上忙碌。
大學畢業後,宮晨光進入天津市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成了一名基層公務員。“基層工作瑣碎繁重、默默無聞,但又不可或缺。”宮晨光説。
2022年1月,宮晨光正在開展防疫值守工作。受訪者供圖
這一天裏,作為街道黨建辦副主任,宮晨光一邊忙著基層的黨支部、群眾組織及志願者隊伍的組織協調,做好假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一邊梳理近年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相關材料。
為了將基層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寨上街道搭建了不少平臺組織,“幫管家服務隊”便是其中一個。這支由20多個社區居民組成的服務隊,平日裏為社區群眾修水電,疫情期間則承擔起防疫巡邏、物資轉運等工作。
除志願服務隊外,疫情期間街道辦也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進駐封控區。所有黨員都在一線運送物資、參與核酸檢測工作,每天都忙到深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我要盡職盡責地幹好本職工作,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這個時代負責。”宮晨光説。
事實上,中國青年口中的“躺平”,更多的是為了緩釋壓力的調侃。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認為,在中國特有的人口結構和人才競爭環境下,當代青年有時確實會感覺使不上力氣。但經過調研,他們發現真正“躺平”的是極少數,不懈奮鬥的是大多數。
《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顯示,中國青年網民群體反對“躺平”的比例在2017-2021年間上升至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