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幫扶 花開幸福
在天津農學院科技幫扶下,薊州區出頭嶺鎮菇農喜獲豐收。資料照片
走進寧河區廉莊鎮木頭窩村,大片大片的桃花、杏花競相綻放,紅的像火,粉的似霞……
“你看,我們村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多美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洪亮笑著説,“最近幾年來,我們種樹、栽花,美化村容村貌;擴種小站稻,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去年村集體年收入增至30多萬元,村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增至3萬多元,大夥兒都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這都是結對幫扶好政策帶來的!”
薊運河畔的木頭窩村,曾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2017年8月,天津百利集團駐村,開展精準幫扶,讓村莊舊貌換新顏。
一人富,不算富,鄉親都要走上致富路;一村強,不算強,村村均需成為小康莊。
天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2017年8月,在圓滿完成上一輪結對幫扶基礎上,結合全面建成高品質小康社會目標,創新開展了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從市、區兩級789家幫扶單位中,選派了2095名優秀幹部,組建了688個駐村工作組結對幫扶1041個困難村。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廣大駐村幫扶幹部全身心開展幫扶。截至2020年年底,1041個困難村全面達到“三美四全五均等”幫扶目標,如期圓滿完成結對幫扶任務。為紮實推進“三美四鄉”建設,從2021年7月到2024年,天津再選派1364名優秀幹部,利用3年時間對800個經濟薄弱村開展扶持,助推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
黨建引領幫扶
好支部是村民致富“領頭雁”
記者在幫扶村裏採訪時,經常聽到村民們説兩句順口溜: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
周立營村和來家莊村,是兩個位於武清區豆張莊鎮的困難村。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村“兩委”班子渙散,村民增收難。
2017年8月,市公安局特警總隊結對幫扶工作組進駐,組長方海波擔任這兩個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他按照“黨建引領結對幫扶”工作方向,抓黨建、促幫扶,將每月5日定為黨員集中學習日,組織全體黨員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牢記初心使命。
工作組在辦公地點設置了“小茶桌”,邀請兩個村的78名黨員逐一前來交流談心,擺問題,覓良策,激發了黨員們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工作組對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考察,選優配強班子隊伍,確保將好幹部選上來、用起來,選出了大家滿意的“一肩挑”,還發展了新黨員。
村民張慶鵬高興地説:“現在的村黨支部特別棒,積極幫助大家種煙薯、種新品菜花,促增收;帶著大夥兒清垃圾、建水廁,美化環境。大家都説,致富有了領頭雁。”
天津在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中,注重提高困難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把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作為夯實脫貧攻堅的根基。駐村工作組組長任“第一書記”,幫班子、帶隊伍,全面實施幫班子建設、幫發展黨員、幫制度機制、幫精神文化、幫設施提升“五項工程”,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村黨組織的戰鬥力強了,困難村的面貌隨之改變。最近幾年,薊州區出頭嶺鎮夏立莊村變化很大。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學説:“鄉親們都盼望村裏有想幹事、敢幹事、有情懷的帶頭人,自己作為‘一肩挑’深感責任重大。”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駐村幫助指導下,村黨支部健全並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積極帶領黨員幹部為群眾幹實事、幹好事。
村民汪彩鳳老人説:“村黨支部帶領大家美化村莊環境,大力發展優質蘋果種植,還在村黨群綜合服務大樓屋頂上建了一個光伏發電站,每年給10戶困難戶創收4萬多元,大夥兒都特別滿意。”
天津堅持黨建引領結對幫扶,促使困難村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部實現轉化提升,戰鬥堡壘作用顯著增強。2018年,通過換屆選舉,困難村全面實現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式兼任村委會主任,全部實現“一肩挑”,困難村黨員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1041個困難村黨組織全部達到“五好黨支部”創建標準,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強化産業“造血”
黃土地變成了“金土地”
春日融融,走進薊州區楊津莊鎮鮮切花基地,這裡栽種的多種鮮切花,含苞待放,分外美麗,花農們穿梭在花海中,摘花捆紮,打包外運。基地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生産和銷售情況分析,今年全年鮮切花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4500萬元。
“我今年50歲了,打工沒人要,沒想到鎮裏建了這個鮮切花基地,我在這裡養花、摘花,有了穩定的收入,鮮切花基地是真正富農的好産業!”幹將莊村村民曹淑芬笑著説。
為避免幫扶資金碎片化,薊州區集約化使用幫扶資金,保障了項目的長遠發展和持續盈利,已累計整合全區産業幫扶資金4.26億元,興建産業化大項目、好項目21個,每年給284個困難村每村返還利潤7萬元。
天津在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中,堅持把實施産業幫扶、強化“造血”功能,作為穩定脫困、長久脫困的重要途徑和治本之策,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讓黃土地變成了“金土地”。
北辰區郝堡村,在駐村結對幫扶工作組幫助下,引進了南果北栽──火龍果種植項目,並積極打造種植、加工、餐飲、住宿、農事體驗全産業鏈,深受市民青睞,增收效果明顯。
幾年來,天津積極探索創新村級合作經營、産業基地運營等八大産業幫扶帶動模式,共確定困難村産業幫扶項目117個,總投資26.46億元,通過好産業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
寶坻區對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紅薯深加工項目。企業給困難戶免費提供優質甘薯苗,再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直接為農戶增加收入500多萬元。
産業幫扶,興村富民。1041個困難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村均收入達到48.2萬元,是幫扶前的5.6倍,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過了天津市平均水準。
實施“築基”工程
全部建檔立卡實現“應保盡保”
小康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天津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在整村推進的基礎上,將幫扶工作從“村”向“戶”延伸,紮實推進教育資助、醫療救助、住房安全、社保兜底“四保障”工作。
“我買一個綠書包”“我買兩盒鉛筆”……放學後,薊州區下營鎮沽東村張貴敏家的文具店裏有不少學生前來買文具。
“我家是低收入戶,愛人患重病,常年吃藥,家庭負擔很重。天津財經大學駐村幫扶工作組組長李強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幫我家建了這個文具店,每月能增加收入1500多元。”張貴敏説。
天津在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中,大力實施“築基”工程,對困難村1.4萬戶、2.6萬名低收入困難群體全部建檔立卡,實現“應保盡保”。嚴格落實19項教育資助政策,實現困難群體在校學生“應助盡助”。實施住房安全工程,對5720戶低收入困難群眾進行了危房改造,實現“應改盡改”。
武清區黃花店鎮八里橋村王文靜是一名大學生,曾因家庭生活困難而交不起學費和生活費,面臨輟學窘境。市民政局駐村幫扶工作組聞訊後,及時幫她申請減免了學費,湊齊了生活費,還為她家修繕了危房。
天津還建立了精準社會救助基金制度,累計救助3301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030萬元。東麗區窯上村村民南長燕身患尿毒症,為治病家裏負債纍纍,相關部門積極開展社會救助保障,讓全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結對幫扶,興産業、美環境、富村民,津沽大地正在繪就富饒美麗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