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救助再補辦手續——河北區“救急難”敢替百姓作擔保
“沒想到這麼快街道就幫我把低保辦下來了。現在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低保救助金。”4月10日,家住河北區望海樓街金獅家園的趙玉拿著剛取出的低保金激動地説。
今年47歲的趙玉,早年嫁到天津,不久前因丈夫突發重病無法外出工作,兩個兒子一個在讀高三,一個剛上小學,一家四口人只能靠她打零工維持生活。突發的疫情,讓打零工的機會也變得微乎其微,她只好向社區求助。
金獅家園社區低保主任崔晨得知情況後,多次到府走訪。她認為,趙玉一家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於是熱心幫著整理核對申請所需材料。“百姓有困難,咱就得盡最大努力幫。”崔晨是個熱心腸,社區誰家有困難,她心裏都有數。“河北區去年開始把社會救助的審核確認許可權委託下放到街道辦事處,對困難群眾也有臨時救助辦法。像趙玉家這種情況,我們採取先救助後補審批手續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讓她家得到有效救助。”
望海樓街社建辦負責人王英鑫告訴記者,近年來,河北區加大臨時救助力度,作為全市“救急難”服務平臺試點區,實現了臨時救助線上審核審批,依據困難家庭實際情況予以分類分檔臨時救助,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急難情況快速跟進,切實解決了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生活困難。
“將救助確認環節由區民政局改為街道辦事處,由街道在前期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直接對該家庭是否符合救助資格進行確認,提升了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度和實效性。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審批效率,減少並縮短環節時限,使困難申請到待遇確認由38個工作日減少到18個工作日。”河北區民政局社救科科長李研説。
李研介紹説,對於不符合現行救助標準但實際生活確實存在困難的家庭,通過街道、社區調查核實,賦權街道領導班子會議進行評議和資格認定,建立一事一議,將兜底保障關口前移,兜牢民生底線,真正對困難群眾幫得到位、救得及時,敢替百姓作擔保。同時,打破戶籍限制,凡具有河北區常住戶口且長期居住地在該區的家庭,可就近在居住地提交申請,由街道之間進行轉介、受理,實現了“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