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甜”──從源頭到龍頭水質保障體系建立
24小時自助售水服務。
老式機械水錶與智慧水錶(右)對比。
一杯自來水,陽光之下清澈透明,它的樣子未曾改變,但就是這樣一杯普通的水,卻在過去的十年間發生了巨變。從水源地到水廠,從管網到您家,津城的自來水變得越來越甘甜。
長江水來潤津城
“越喝越覺得渴,洗頭是澀的。”在高志玲阿姨的記憶中,自來水曾是苦的、鹹的,現在“水龍頭裏流出的水不僅看著更清澈,做出的米飯也感覺更香甜了。”
這股清冽、甘甜的自來水為天津百姓生活中增添了一絲甜度,它背後是一項波瀾壯闊的民生工程。
從引灤入津到引黃濟津,再到南水北調,如今津城已形成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供水格局,在景金星看來,能喝上長江水並不簡單。
時任天津水利勘測設計院院長的景金星,經歷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全過程:“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景金星説,天津幹線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一段長距離地下有壓箱涵輸水線路,155公里箱涵深埋地下,穿越公路、鐵路、渠道……他白天跑遍沿線的施工現場,晚上又與大家挑燈奮戰,這一切,隨著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期正式通水運作,成為他珍貴的記憶。
現如今,源源不斷的“南水”流淌在城市的供水管網中,而一張更大的水網也已悄然成型。據市水務集團數據,該集團城市供水面積從2012年的628平方公里,增加到3601平方公里;供水覆蓋人口也從2012年的650萬人增長到1038萬人。天津城市供水業務已涵蓋12個行政區域,供水管網長度1.59萬公里,比地球周長的三分之一還要長。
問水哪得清如許
十年間,家中的自來水不僅經歷了水源地的改變,汩汩清流中更蘊藏著更多看不見的變化。
3月28日用水早高峰剛過,水務集團生産技術部部長韓宏大習慣性地打開手機上的軟體遠端查看淩莊水廠相關生産數據,確認無異常後,他立即切換到下一座水廠。
“近十年,自來水處理工藝、技術不斷提升。”韓宏大告訴記者,“在常規水處理工藝基礎上,我們還增加了臭氧活性炭、超濾膜等深度處理,讓出廠水口感更好。”
3月31日一早,家住河東區新博園的任大爺蹲在花盆邊給枸杞苗澆水。“養花得先蹲水。”他告訴記者,“以前蹲水要十天半個月,現在水好,蹲上一週就行了。”任大爺解釋,蹲水是對水進行靜置處理,讓自來水中的余氯揮發掉。
4月1日,記者走進市水務集團,和老員工們聊起我市自來水十年間的變化,生産技術部老員工胡建坤介紹:“這十年,水務集團年供水量從5.2億立方米提升到7.2億立方米,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同時,水質上更是有了顯著提升。”他説,目前,各水廠出廠水濁度已遠優於國家標準。
老員工劉彬還提到,2015年至今,依託民心工程,水務集團已實現老舊供水管網改造200多公里,從源頭到龍頭保障水質安全清澈。
化繁為簡一點通
“現在交水費是越來越方便了。”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到新開路營業廳購水的美福園IC卡表用戶張阿姨感嘆。她第一次使用自動售水機買水,僅用不到1分鐘便完成操作。
暮春之初,草木舒榮。天津供水新開路營業廳重新裝修,開張納客,兩台暖白色的自動售水機十分顯眼。
“這是天津第一批自動售水機,有售水、帳單查詢等功能,就連過戶業務都能自助操作。”營業廳工作人員介紹。
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彼時,張阿姨家用的是機械錶,要抄表員到府抄收,“每次聽到樓下來了抄表員,我們就提前穿戴齊,趕上天熱還挺麻煩的。”
“2019年開始,我們在全市範圍更換了375萬具NB智慧遠傳水錶,用戶用手機就能繳費,大大提升了便利度。”水務集團供水管理部副部長紀振棟説。
10年來,從機械錶用戶的入戶抄表到IC卡表用戶的營業廳購水,再到如今智慧水錶用戶的網上繳費,居民買水越來越便捷。
“大部分用戶對新表型是認可的,目前線上繳費率達到77.8%。”紀振棟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