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3月1日訊(記者 葉小源)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眾號發佈“3·15”系列調查:106短信魚龍混雜,已經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工具。調查顯示,76%的消費者表示經常收到“106”開頭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關注到,傳統短信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升級後,106短信已經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工具。

上海市消保委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得知,106短信是基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供的短信端口發送的短信。運營106開頭短信的企業都是需要電信管理部門發的資質牌照的。而且,106短信發送者也需要進行嚴格的實名認證。照常理説,106短信會很靠譜,甚至應該成為制約各類垃圾欺騙短信的有力武器。
但上海市消保委調查發現,106短信魚龍混雜,消費者難辨真假。以消費者反映較多的標注“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貸款類短信為例,竟然沒有一條是真的。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向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工商銀行向客戶發送的各類短信在客戶手機端均以95588顯示。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向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建設銀行短信金融業務服務號碼為95533或106980095533,其餘非建設銀行發送。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專門做了消費者調查,對於 106開頭的標注“工商銀行”的短信,有9%的被調查者認為一定都是工商銀行發送的,有16%的被調查者認為其中會有一部分是工商銀行發送的,有54%的被調查者覺得搞不清楚是誰發的,只有21%的被調查者認為一定不是工商銀行發送的。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對於這種挂羊頭賣狗肉的106短信,如果消費者信以為真,想要進一步了解,那就有可能被不法商家套取個人資訊,甚至落入高利貸的陷阱。如果消費者不堪其擾,想要回復“T”退訂,則可能受到變本加厲地持續轟炸,原因就在於消費者一旦回復了短信,電腦就會確認這個號碼是有人在正常使用,就會標記為活躍用戶。更有甚者,不法商家還會把這個電話號碼再低價賣給其他同業公司,從那之後就會不斷有各種各樣的騷擾資訊和電話騷擾消費者。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消費者在點擊短信中的按鈕可以從短信直接跳轉相關網站。這樣的技術被不法商家使用,成為引誘消費者掉入陷阱的利器。106短信就是陷阱重重的“重災區”。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