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容聲冰箱聯合新華每日電訊在雲南省陸良縣開展了“尋鮮之旅”助農計劃專場活動。活動以“養鮮技術‘爨’起生活‘鮮’意”為主題,通過直播的形式,生動講述了果蔬從原産地到餐桌的“旅程”,充分展示了“陸良蔬菜”的生態優勢和容聲冰箱卓越的養鮮技術實力。

果蔬的“鮮”既是種出來的也是養出來的
陸良縣是雲南省常年蔬菜優勢産區、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蔬菜供給中心、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生産基地。陸良當地種植著一種戲稱為“公攤面積最大”的網紅蔬菜——洋薊。因順應了食品消費升級的需求,洋薊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新撬點。
洋薊的生長環境對溫度、光照、土壤條件等要求較高,常溫下,采收後的洋薊只能保存1-2天,而在2-5攝氏度和保濕儲存條件下,能保存2-3個月。“新鮮的蔬果在採摘後還在進行生命活動,容聲冰箱的WILL養鮮技術為其提供一個類似自然環境的生長條件,讓果蔬在冰箱裏繼續‘生長’。”容聲冰箱食品保鮮專家欒福磊説。

容聲冰箱的WILL自然養鮮技術,憑藉智慧動態水霧保濕、AI負離子高能殺毒除菌和SUPL Pro多頻光照養鮮等三大核心黑科技,為果蔬提供適宜果蔬生長的水分、光照和潔凈的環境,果蔬在其中繼續光合作用,實現果蔬在冰箱內繼續生長,新鮮度和營養素持續增加,達到“放在冰箱裏 繼續長7天”的養鮮效果。
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起的對100種常見果蔬測試數據顯示,和普通冰箱相比,搭載了SUPL Pro多頻光照養鮮系統的容聲冰箱,能為果蔬提供充足光照,打造果蔬極致養鮮解決方案,確保放在冰箱裏的果蔬可以繼續生長。
守護從田間到舌尖的生活“鮮”意
位於陸良縣的雲南曦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擁有2500多畝藜蒿種植基地與肉牛種養殖基地,推出多款蒿香系列産品。多年來,該公司探索通過“蒿-牛種養迴圈”和“蒿-稻水旱輪作”的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推動生態迴圈農業的發展;探索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終端餐飲的消費鏈路,讓消費者吃上最新鮮的食材。

在藜蒿種植基地周邊,曦野農業就近設立了20余處分揀車間,吸納周邊閒置勞動力特別是留守婦女和困難群眾實現就業。每年,該公司勞務用工支出超1000萬元,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曦野農業的發展理念和模式,與容聲冰箱“尋鮮之旅”助農計劃的初衷不謀而合,都致力讓消費者吃上新鮮、健康、高品質的食材,並通過自身的努力實踐,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成立40餘年來,容聲冰箱緊跟國家鄉村振興、碳中和和碳達峰等重大戰略,深入踐行環境責任、社會責任。一方面,容聲冰箱建立了一套覆蓋全環節的綠色低碳生産體系,從能源利用到研發設計,從供應鏈到製造、銷售與售後,再到回收及綜合利用,力求在每一個環節都實現低碳環保。另一方面,容聲冰箱積極開展“節能森林計劃”、公益助農等多項行動,為推動生態改善、促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陸良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麗芬説:“‘尋鮮之旅’不只是一場簡單的活動,通過到原産地的探訪,近距離走進陸良、了解陸良。適宜的溫度、濕度、緯度和光照等條件,造就了陸良良好的自然環境,讓蔬菜更有生命力,也讓‘陸良蔬菜’品牌更有底氣。”
“‘尋鮮之旅’第二站來到爨鄉大地,帶著大家來品味舌尖上的陸良,體驗一種叫爨鄉的生活,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非常感謝‘尋鮮之旅’助農計劃。我們誠摯邀請全國的朋友到陸良來走一走,看一看。”陸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婕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