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演出規模近80億元 高速擴容藏隱憂

  • 發佈時間:2016-04-14 09:28:51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網際網路與音樂行業的結合,早已不是新鮮事。從標誌性事件2014年汪峰演唱會與樂視音樂的合作,到如今野馬現場、騰訊、新浪等平臺均已涉足網際網路演出業務,線上演出産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網際網路演出市場規模近80億元,同比增長48%,演唱會、音樂節已全面網路化。但是伴隨著快速擴容的同時,線上演出節目同質化、參與方式匱乏等問題是瓶頸也是隱憂。

  市場規模近80億元

  2015年,最早涉足演唱會線上直播的樂視音樂全年直播365場,觀看人次超過2億;騰訊視頻LiveMusic全年直播55場,觀看人次5500萬。目前,百度、新浪、搜狐、網易、9158、YY視頻等網際網路平臺均已涉足秀場類直播業務。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報告分析,2015年,演唱會、音樂節線上直播全面常態化,進入付費觀看時代市場規模近80億元,也漸漸成為票房、贊助之外的盈利方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網際網路已經從之前的“試水區”成為“必選項”。北京市演出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表示,對於演出公司而言,與網際網路合作不但能帶來更多門票收入,還能通過新的運作模式帶來更多收入渠道,在傳統演唱會成本不斷增加、盈利模式單一的情況下,“現場演出+付費直播”有了更多盈利渠道。實際上,除了渠道,深入串聯産業鏈各個環節也是音樂行業特別看重的。

  目前線上演出市場的主要企業集中在兩大陣營,其中,騰訊、網易、樂視平臺發力音樂等網路直播,而YY、六間房主打“粉絲經濟”,以網路秀場為主。一些老牌視頻網站、社交平臺、電視臺等除了開展演唱會直播業務外,還涉水線下業務,如樂視將開發演出票務,騰訊已經開始試水專屬定制演唱會。網路演出直播在經濟收入、用戶人數、影響力等方面都呈現極高的增長趨勢。

  顯現野蠻生長態勢

  網際網路時代,用戶體驗成為競爭性的關鍵指標。“儘管線上演出可以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現場演出的氣氛和感受是線上服務無法取代的。目前線上演出關於粉絲互動的方式多為彈幕、點讚、送虛擬禮品等,這一單一的方式並不能對粉絲的數量和黏性産生明顯作用。”業內人士鄭先生認為。而且,不同於實體唱片與數字音樂的關係,線下演出的粉絲體驗感是線上演出無法替代的。

  除了形式單一,線上演出也容易因版權問題而引發矛盾。線上演出主要涉及三方,演出商、藝人所屬經紀公司、線上播放平臺,在現場演出中,利益分成主要在演出商與經紀公司之間。而線上播放平臺與演出商沒有版權分成,如何與經紀公司談版權播放就成為問題,因為直播現場會對票房産生影響,後期播又會對發行帶來影響。

  憑藉“網際網路+”東風,縱然可以讓音樂産業實現快速增長,但是參差不齊的音樂內容也成為這一行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推廣廣告低俗、網路表演內容不規範,甚至出現部分網路演出經營活動涉嫌博彩等問題。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網際網路生態特徵屬於屌絲型,趣味決定演出市場的整體品位。而且,線上演出市場的集中度不夠,目前還處於早期的野蠻生長階段,有些類似電影行業線上票務平臺的初期形態,相互模倣、分散競爭的行為明顯,但未來會伴隨著並購行為而成熟”。

  差異化內容成突破點

  雖然有了用戶數量和規模,但僅依靠直播模式,很容易看到這種模式的天花板。“競爭就會導致競爭性複製。目前,整個線上演出的規模有限,各個平臺都願意做有消費潛力的演出,如此一來,選擇的範圍就僅限于吸金、吸睛的歌手、內容,難免造成內容同質化,如同目前電視內容同質化嚴重一樣。”魏鵬舉認為。多樣化和差異化內容成為未來網際網路演藝行業的突破點。多樣化內容能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而差異化的內容又提高用戶關注度和用戶黏性。

  線上演出平臺在橫向拓展中,可以深入精細化運作,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打造泛娛樂平臺。如9158開設線下KTV,唱吧與麥頌合作等。縱向方面則可以培養偶像經濟,養成具有差異性的播放內容,如YY娛樂打造偶像組合,六間房與宋城演藝合併。

  魏鵬舉認為:“線上演出平臺需要培養付費用戶,在註冊付費用戶規模逐漸擴大下,市場就更需要細化,像美國電視節目中,付費用戶就可以有籃球、拳擊、釣魚、賽車等多種選擇方式,成熟後就會有更合適的操作方式。”此外,作為新興行業,線上演出缺乏行業規範,同時也需要監督、管理跟上形勢的變化。

  北京商報記者 陳麗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