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國際學生走進上海中醫藥大學,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中醫藥文化魅力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健康智慧,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更成為國際學生感知中國、了解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9月28日,2024年“感知中國·傳承岐黃——非物質文化遺産帶您走進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火熱進行。此次活動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中醫藥大學承辦,來自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紐約大學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共20多個國家的50名國際學生走進中醫藥的世界,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探索岐黃之術,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的歷史底蘊。
“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支援下,上海中醫藥大學已連續6年承辦‘感知中國’活動。今年活動為國際學生打造了非遺市集,融入了中醫、武術、刺繡、版畫等經典國粹,希望讓國際學生在新奇的體驗和有趣的互動中,更直觀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韓醜萍介紹道。
國際學生們被隨機分為4組,沿著不同路線打卡非遺市集。
在中醫膏方展區,中醫藥傳統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相互碰撞,國際學生不僅能看見膏方實物,還能體驗融合了AI技術的中醫四診儀。中醫膏方擁有2000多年曆史,首見於《黃帝內經》。活動中展示的的三款膏方成品不僅凝聚了國醫大師的智慧,更採用了精益求精的海派膏方傳統自製工藝。在志願者的講解下,國際學生們一邊了解膏方的歷史源流、製作方法和常用中藥材,一邊拿起藥罐觀察膏方的形態質地。同時AI中醫四診儀通過採集舌、面、脈等資訊,從中醫維度為國際學生分析自身的健康狀態,讓大家增加了對傳統中醫療法的見解。
石氏傷科,是享譽全國的中醫骨傷科流派之一,具有150多年的傳承歷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在石氏傷科展臺前,國際學生們不僅觀看了石氏傷科“十二字”手法演示,還能親身體驗到中醫推拿、正骨等外治療法帶來的感受。華東師範大學的泰國籍學生廖承祖在接受了簡單的推拿治療後,驚喜地表示:“這真是太神奇了,我感覺整個身體輕鬆了許多,今後希望有更多的機會進一步了解中醫!”
“太極拳體驗”環節,國際學生們一展身手,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美國籍留學生周安的帶領下緩緩起勢,一招一式間,體會“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武學智慧。同濟大學巴基斯坦籍學生澤山説道:“我一直對中國武術十分嚮往,今天是第一次體驗太極拳,感覺很有意思,以後我準備把它加到我的健身運動當中。”
針腳細密,色調典雅,在蘇繡活動板塊,一幅幅繡工精湛、栩栩如生的刺繡作品吸引了國際學生們的目光。蘇繡,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東方匠人的精湛技藝與對美的極致追求。選線,穿針,刺繡,國際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拿起繡針,嘗試在方巾上繡出一片銀杏葉,沉浸式感受江南文化的韻味。
午後,國際學生們打卡了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郵票裏的醫學”臨展,透過各類郵品,暢遊中醫藥歷史長廊。從古老的醫書典籍到精緻的中藥炮製工具,從珍貴的針灸銅人到琳瑯滿目的中藥材,隨著加深對展品的了解,國際學生紛紛表示,通過這次獨特的體驗,他們見證了中醫藥學的悠久歷史,深刻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作為人類共同財富的獨特價值。
活動尾聲,國際學生們一同學習中醫本草版畫。版畫是與油畫、國畫並列的世界三大美術形式之一,這些版畫作品融合了傳統與現代藝術,展現了中草藥的不同形態之美。國際學生們學習版畫製作的基本技巧,從設計草圖、雕刻木板到上色印刷,每一步都充滿挑戰與樂趣。看著親手製作的版畫作品初現雛形,大家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024年感知中國·傳承岐黃——非物質文化遺産帶您走近中醫藥”活動落下帷幕。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學生藍光智由衷説道:“這次活動讓我更加熱愛中國文化,我希望將來能成為連接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中醫和中國的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