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家羅一人:《易經》如何為拉美民眾的現代生活“指點迷津”?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漢學家羅一人:《易經》如何為拉美民眾的現代生活“指點迷津”?

2024-08-30 16: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那些神秘且無形的、富於變化的事物,蘊含著古老的中國哲學。歡迎加入這場探索之旅,打開奇跡之門。”近日,哥倫比亞安東尼奧·納裏尼奧故居博物館開啟了一場介紹“中國經書之首”《易經》的直播分享,吸引了眾多國外中國文化愛好者的關注與互動。哥倫比亞漢學家、塔德奧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羅一人(Pablo Rodriguez Duran)是這場直播的主講人。

近年來,《易經》所闡釋的“陰陽平衡”“物極必反”“相生相剋”等中國哲學理念逐漸被拉美民眾理解和接受。羅一人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無論是從書中獲得啟示以應對現實困境,還是為滿足對中國文化的好奇與娛樂需要,《易經》已經成為拉美民眾眼中中國哲學的“寶典”。《易經》有何魅力能夠引起拉美民眾的好奇與探究?作為了解自我、體察世界的方法,《易經》與西方分析心理學有許多異曲同工的概念,兩者産生了怎樣的交融與互鑒?羅一人研學中國文學與漢語多年,譯有多部中國古典名著和現當代文學作品,他也在此過程中找到了中國人世界觀裏的“道”。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易經》目前在拉美的接受程度如何?它有何魅力吸引拉美民眾探究?

羅一人:20世紀下半葉,拉丁美洲對東方哲學與實踐的興趣日益濃厚,《易經》逐漸傳入拉美,並呈現出持續流行的趨勢。

從文史角度看,《易經》在拉美社會文化中産生了較深影響,激發了拉美諸多藝術家、作家及思想家的創造力,為他們提供了創作靈感。例如,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多次在其著作《亞歷芬》和《沙書》中借助《易經》,探討命運與偶然等複雜哲學概念的關係;墨西哥詩人帕斯在其作品《弓與琴》中,引述《易經》的陰陽平衡思想解讀詩歌的本質;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在其小説《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中,闡述《易經》如何幫助人們理解生與死的深刻意義。這些僅是眾多提及《易經》的拉美作家和思想家中的幾位。

從現實生活來看,《易經》是幫助拉美民眾洞察外部世界、建立精神連接以及研判自己所處位置的工具書。拉美民眾通常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求助於《易經》:當面臨生活中的重大決策時,如選擇職業、工作或伴侶;當遭遇情感困擾時,例如情感分手或婚姻危機;當遇到健康問題時,如疾病或傷害;當感到迷茫或不確定,如缺乏生活方向或對未來感到焦慮。

《易經》持續吸引拉美民眾探究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易經》所倡導的觀點:陰陽平衡、對立統一和萬物互聯,與拉美文化中崇尚的整體性方法相契合,這種文化接近性使得《易經》在拉美傳播擁有了先天土壤。其次,《易經》集納了豐富的圖解和卦象,具有人類共通的符號意義和象徵價值,即便是對中國文化缺乏了解的讀者,也能夠理解精髓並産生共鳴。再次,作為一部可用於占卜的經書,《易經》為人們解決情感、職業和健康等實際問題,提供了尋找靈性答案和方法指導的新路徑,這種實用性是拉美民眾探究的驅動力。

2024年6月 羅一人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北京國際文學院院長創新交流會”上發言

中新社記者:你曾表示,《易經》是一本“變化之書”。為何這樣説?

羅一人:中國傳統哲學觀念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變化不息的,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由現在影響著人們的無形力量決定的。《易經》便是一部探討如何體察這些無形力量、如何描繪當前狀態圖景的經典之作。人們通過占卜,了解無形力量的變化,進而揭示過去與未來的關係。

《易經》提出了陰陽五行理論,闡釋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思想家用這五種物質來説明世界萬物的起源,用以説明生理病理、推算人的命運。值得關注的是,五行具有生克與方位。《易經》認為,相生是一物對另一物起促進作用,相剋是一物對另一物起抑製作用。五行還各有對應的方位,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易經》還創造了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八卦來形象地表現這些變化規律。—(一個長橫)代表陽爻(yáo),--(兩個短橫)代表陰爻。陽爻和陰爻有八種組合形式,每種形式稱為一個單卦,每個單卦有相應的卦名;將兩個單卦上下組合即為重卦,共有六十四卦,《易經》對這六十四卦作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解釋。陽爻代表男性、大地、太陽等剛強屬性的事物,而陰爻代表女性、天空、月亮等柔和屬性的事物。此外,每一卦都有各自的方位。據《漢書·五行志》記載,震(單卦名稱,下同)在東方,為春為木也;“兌”在西方,為秋為金也;離在南方,為夏為火也;坎在北方,為冬為水也等等。

2024年6月 “徐則臣對話30國漢學家”活動在第三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舉辦 圖為羅一人(右一)發言

中新社記者:《易經》蘊含了中國古人怎樣的世界觀與哲學觀?

羅一人:首先是天人合一。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天與人被視為相互聯繫和作用的。古人認為,天體的變化能夠直接影響人間事物的發展,同時,人的行為和社會秩序也能反作用於天道。這是中國古人整體統一思維的體現。因此,通過占卜,人們試圖預測和解讀自然與社會的變化,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其次是陰陽平衡。陰陽二字原指日光的背向,後來中國古人將這兩字引申為哲學範疇中的兩個對立的事物,即陰陽之道,變化之律。陰與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即為“陰消陽長”“陽極則陰,陰極則陽”,保持陰陽平衡被視為維繫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

最後是五行相生相剋。金、木、水、火和土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與相互制衡的關係。這一理論用以解釋和預測自然界及人事的變化和發展,形成了一套複雜的相互作用系統。

2024年4月 羅一人在中國雲南體驗“炒茶”技藝

中新社記者:在東西方比較視域下,《易經》與西方分析心理學有許多異曲同工的概念,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兩者在歷史上産生了怎樣的交融與互鑒?

羅一人:西方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建構與《易經》有著深刻聯繫,其創始人榮格不僅熱衷於研學衛禮賢翻譯的《易經》,還打破了以西方為中心的思想藩籬,從中汲取了陰陽理論、天人合一理論等概念和方法並創造性地轉化到其理論中。

榮格吸收了天人合一思想的統一性,將其作為共時性原則的理論前提。《易經》認為,道是天人統攝的整體,榮格吸收了道的概念,進而將道引申為共時性原則,以此解釋那些在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中發生的沒有因果聯繫卻巧合的事件之間存在聯繫或統一。例如,榮格借鑒了《易經》中通過卦象的象徵意義解釋夢境的做法,賦予了夢境心靈感應的意義,揭示了夢的預示作用與補償功能。

榮格通過《易經》中的象數和義理來推演自性化的過程,提出“人格即道”的觀點,讓意識與無意識對應陰陽兩極,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即為“自性”。人們通過心理運轉更新自我、重新認識自我,進入到和諧的心理狀態,就可以實現自性。

榮格還借鑒了《易經》中的陰陽理論來説明心理的結構要素——原型,並通過八卦符號讓抽象的原型概唸有跡可循。

關於未來的發展趨勢,我預料,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進步,《易經》與西方心理學將繼續相互影響和借鑒,並借助更多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術,成為人們精準認知自我、促進身心健康的有效工具。

受訪者簡介:

羅一人(Pablo Rodriguez Duran),哥倫比亞漢學家、翻譯家和研究員,長期致力於中國哲學、語言以及中醫研究。本科畢業于墨西哥自由法學院,碩士畢業于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獲得漢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外文局外聘專家,曾在哥倫比亞塔德奧大學講授中國相關課程。譯著有《孫子兵法》《漢魏六朝詩與詩意畫》《青鳥故事集》《雲中記》《作家的敵人》,並參與翻譯《中國當代詩選》《隔離期的閱讀》等中國文學選集,另向拉美譯介莫言、魯若迪基、臧棣、賈平凹、孔見等中國作家的作品。曾受邀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漢學家翻譯文學國際研討會、2019“孔子新漢學計劃”青年領袖項目多語種翻譯研修、中國翻譯研究院國際翻譯家研修等活動。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