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佈3個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標準,聚焦陪診、安寧療護和居家護理難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上海發佈3個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標準,聚焦陪診、安寧療護和居家護理難點

2024-08-29 16:54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事涉老新職業,給老人晚年尊嚴與便利

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據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2023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68.05萬人,佔總人口的37.4%。

隨著老齡化加劇,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養老照護行業也在不斷細分,催生出涉及不同領域的新職業、新崗位,有的職業已被收錄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近日,上海對外發佈啟用了3個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標準,聚焦陪診、安寧療護和居家護理中的重點難點。

這些涉老新職業、新崗位有什麼特點?能給老人帶來哪些便利?記者走近陪診員、安寧療護師、養老輔具適配師等服務人員。

陪診員 就診各細節駕輕就熟

“我小孩在上班,不能影響他們的工作。”前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就診的路上,沈阿姨對記者説。

78歲的沈阿姨家住浦東新區,剛做完手術,需要去醫院復查,子女上班不方便請假,她就在安老護頤(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預約了陪診服務。9時半,陪診車如約抵達她家樓下,沈阿姨在陪診員的全程陪護下,完成了當日的就診。

安老護頤陪診員張燕燕説,公司隸屬於一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機構每年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超60萬人次,服務的老人中,相當一部分有陪診需求。

一項針對浦東新區2480名老人的陪診需求調研顯示,74.0%的老人不會操作網上就診和網上支付,12.4%的老人對陪診服務意願為“急需”。有的老人坐輪椅,夠不到醫院掛號窗口,需要陪診員幫忙掛號;有的老人聽力不好,聽不清醫囑,溝通時需要陪診員湊到耳邊轉達;有的老人子女工作忙、沒時間陪護,有的老人膝下無子女……這些都催生了陪診需求。

張燕燕聊起一位老人,老人摔傷後,女兒為他預約了陪診服務。陪診員到家門口時,老人十分抗拒:“花這錢幹什麼,女兒就不能回來陪陪我嗎?”

後來陪診員用細緻耐心的服務讓老人轉變看法。原本約4小時的就醫流程,在陪診員幫助下2小時就完成了。回家路上,她還給老人算了筆賬:女兒請一天假要扣多少錢?而陪診服務單次價格200元左右……這次經歷後,老人成了小區裏陪診服務“宣傳員”,一聽説有老人需要陪診,他就主動勸導:不要叫子女回來了,專業陪診很方便。

賈林飛是上海安飴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陪診員,記者見到她是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門口。儘管當天預約的就診時段是上午11時,但早上9時,她已來到約定地點。9時半,患者和家屬如約而至。“今天陪診的是一位重病老人,這類患者就診前通常非常焦慮。與其讓他在家忐忑,不如約他早點來醫院,有助於減輕焦慮。”她解釋道。

對於陪診中的各項細節安排,入行3年的賈林飛駕輕就熟。記者跟隨她陪診一上午發現,對於就診的各項流程,老練的陪診員總能在細節安排上為老人帶來更便捷的體驗。比如,見門診室前等候的患者很多,便根據經驗估算時間,把老人帶到其他樓層坐著休息。

坐下後,賈林飛協助家屬整理病歷材料和病情陳述。“病歷給我看一下,出院小結帶了嗎?要問的問題理好了嗎?”在她看來,醫生問診的短短幾分鐘,是陪診流程中客戶能否得到滿意就醫體驗的決定時刻。要用最簡練的陳述交代病情、提供完整的病歷材料供醫生參考,才能讓醫生對病情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這幾分鍾太重要了,有的診室要求最多一位家屬陪同,這時寧可家人不進診室,陪診員也要進去,問診效率更高。問診後,再整理一套完整內容向老人和家屬彙報。”她説。

當天,儘管老人的女兒一同在旁陪護,陪診員的專業性仍得到充分體現。在診室,陪診員對老人病情的熟悉,讓醫生誤以為陪診員也是老人的女兒。就診結束後,老人拉著陪診員與女兒合影留念。他發自內心地感慨:“今天我有兩個女兒。”

做陪診員,賈林飛也會遭人誤解。賈林飛説,工作中最讓她委屈的是有的客戶在存儲她名字時,直接將她備註為“黃牛”。每當看到類似情景,她都直接表達:我們不是黃牛。“陪診員如果沒有門檻,肯定會把市場做壞,期待陪診服務進一步規範。”

就診結束 患者(右二)拉著陪診員賈林飛(左一)與女兒合影留念

今年4月,百名學員走進上海開放大學,接受“養老服務陪診師”培訓。可以預見,專業的陪診服務供給將越來越豐富。“我們也期待陪診服務行業能更加規範化、職業化,讓陪診員的工作得到尊重。”賈林飛説。

安寧療護師 陪老人走完最後一程

“在‘安寧療護’這個領域,我們應該屬於實踐派,有豐富的一線照護經驗。”今年50歲的陶月英是新上海人,2010年進入養老行業,曾在多個養老機構就職。如今,她已是復星康養蜂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名運營經理,管理著50多名照護師。

“上午我在張江評估兩位高齡長者,下午2時我要去徐匯賦能兩名一線護理員。”陶月英把採訪約在了中午。

“我們團隊照護各種情況的長者及病患,包括生命最後一程的高齡長者及病患,也就是‘安寧療護’。”陶月英告訴記者,每年她至少面試1000多個護理員,最後通過考核上崗的不到30%,其中稱得上“金牌照護師”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只有金牌照護師,才有能力做安寧療護。

陶月英曾照護過一位62歲的癌症晚期患者。“這是同事服務的一位患者,危重時期非常可憐,同事每天以淚洗面,最終破防,説她無法繼續陪伴了。”陶月英接手,陪伴這位患者度過人生的最後7天。“這位女性患者當時飽受病痛折磨,心裏最牽掛的是遠在國外的女兒和年邁的父母,評估後我聯繫她的姐妹和女兒,希望能夠安排她與父母見最後一面,女兒儘快回到國內陪伴。”

照護師陶月英在照護老人

那幾天,陶月英整夜無法入睡,細細觀察老人的生命體徵、神態變化、排泄情況、個人衛生等。因為等著女兒回來,患者也在默默堅持。陪伴的第五天夜晚,老人已經不能進水,只能用棉棒沾水塗抹她的嘴唇,時而昏睡時而清醒,清醒時她會看表,因為她知道熬過這一晚,女兒就到上海了。她當時已經沒有力氣説話,示意想穿一件自己親手織的黑色羊絨衫,我就幫她從衣櫃裏找到這件羊絨衫,給她穿上。“那一夜我和病患的手幾乎沒有鬆開,她呻吟時我是心疼,不呻吟時我是擔心,會用另外一隻手輕揉她的肌膚,讓她感受到我在身邊,她是被愛護的。”

次日早上女兒終於到家。“看到女兒的那一刻,她默默點頭、流淚,女兒緊緊抓著媽媽的手。當天她的姐姐、妹妹也都來了,老公也守在一旁,我用手撫摸她的小腿和腳幫她舒緩疼痛。當天14:09她安詳離世,遺憾的是沒有安排與年邁多病的父母見面。”説起這一幕,陶月英眼裏閃著淚花,有些哽咽。

“做安寧療護,一定要有一顆強大的心。”陶月英説,安寧療護師不僅要有專業的護理技能,還要能協助家屬做善後處理,要有強大的耐受力和愛心。“這份工作必須帶著情感去照護,把那份溫暖,那份人文關懷,傳輸給被照顧的人,讓他們安詳、有尊嚴地離開。”

一位52歲的湖南大姐來面試。陶月英問她:面對被照護者死亡害怕嗎?她回答不怕,説婆婆最後一程是她貼身照護的。陶月英又問:“婆婆是親人你不怕,我們照護的可是陌生的長者病患,你也不怕嗎?”湖南大姐説:“我不害怕,我做好心理準備才選擇這行,我對他們好,他們走了也會保祐我。”

“像這樣有慈悲心的照護師,我們就願意培養她,派她上醫院去鍛鍊、積累安寧療護的照護經驗。”陶月英説。

目前,上海專門推出“安寧療護”服務項目的養老機構或公司非常少,一般都是提供居家照護、喘息服務、陪診等綜合服務。一些家屬也不會直接訂購“安寧療護”服務,而是以“喘息服務”等名稱來挑選護理員,陶月英的工作就是為被照護者匹配適合的護理員。“評估環節包括安寧療護場所、環境、性別年齡、疾病、信仰、職業、興趣愛好、脾氣性格、遺願等等,通過評估,我們與家屬溝通後制定安寧療護方案。”

“當善後處理結束後,照護師會來找我,我們找一個安靜的場所做一到兩小時工作坊,我傾聽照護師哭泣、傾訴、宣泄。我幫她們把情緒釋放出來再進行安撫,用一個愛的擁抱,感謝她們為素不相識的人付出愛和溫暖,讓她們更加自信、更有力量開始下一段照護。”陶月英説。

此次上海發佈“安寧療護”培訓標準,將有利於“安寧療護”的專業化發展和進一步規範。

養老輔具適配師 失能老人的生活顧問

“我是輔具適配師何傑,請問是某某家屬嗎?他的輔具購買/租賃申請已通過,與您確認家庭住址,我將到府對失能人員進行評估適配……”在養老行業從業數年後,去年3月,25歲的何傑成為一名養老輔具適配師。這樣的預約電話,他幾乎每天都要撥出。

隨著高齡、失能老年人數量增加,各式輔具産品紛紛上市。由於市場上輔具種類眾多,不少老人家庭需要專業人士幫助其適配合適的輔具。

電話預約後,何傑要進行到府綜合評估;結合實際情況給家屬推薦輔具産品;教會老人如何使用;定期回訪等一系列服務。

在何傑看來,輔具適配的工作,是對公司主營的長護險護理業務的有力補充。他所在的頤家健康是一家深耕成都長護險護理業務多年的企業。在對大量長護險參保人的護理中,他們發現養老輔具是失能老人的普遍需求。

“比如,失能人員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對成人紙尿褲的用量非常大。”他介紹,冬天,每位老人的用量在每日三四片左右;夏天,老人的用量則可達每日5片—10片。由於産品價格相對較高,多數失能人員負擔不起正常使用紙尿褲的費用。

去年4月以來,成人紙尿褲被納入成都長護險報銷項目,失能人員購買成人紙尿褲的部分費用可由長護險基金支付。“合理購買紙尿褲,能顯著提高失能人員的生活品質。”何傑説,到府適配時,輔具適配師會針對客戶需求和身體情況,為其詳細計算相應輔具的購買方案以及所需承擔的費用。在失能人員家庭可接受的預算範圍內,盡可能幫助老人提高生活品質。

“除成人紙尿褲,我經常推薦的輔具還有電動護理床、手動輪椅車、浴廁輪椅、坐便椅、助行器、充氣防褥瘡床墊、三角墊/看護墊、護理墊等産品。”他説,這些産品適用於失能老人的不同身體情況和不同生活場景,有針對性地使用輔具産品,能大幅提高長護險護理的服務品質。比如護理墊,鋪在床單上能起到有效隔離作用,防止滲出液浸入床單,幫助失能老人保持乾淨和整潔。

“需要輔具適配的客戶很多,我自己直接負責的客戶就有300多個。每天電話預約、到府適配、推薦産品、提供培訓等工作忙得連軸轉。”何傑説,他要在月底與負責的300多個客戶逐一溝通下月購買意向,月初密集送貨,月中定期到府回訪。

目前,輔具適配師沒有專門的資格證,何傑等從業者大多擁有康復治療師資格證。“輔具適配師的專業性在於,從康復治療角度階段性為老人推薦合適的輔具産品和方案。比如對使用輪椅的老人,提供床旁轉移訓練方案,並推薦助行器進行邁步訓練。”

通過專業的推薦,越來越多行動不便的失能老人和家庭過上更舒適、便利的生活。像何傑這樣的輔具適配師,也成為越來越多失能老人家庭的養老輔具顧問。

“褥瘡怎麼處理”“康復訓練怎麼做”“如何飲水、穿衣”……每當失能老人家庭遇到輔具和康復問題,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詢問何傑。而何傑總會不厭其煩地為老人和家屬答疑解惑。“最開心的,莫過於我推薦的輔具産品和方案幫助老人及其家屬減輕經濟負擔、為老年人康復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