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冰淇淋賣到斷貨!中藥跨界食品,真的更健康嗎?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藥冰淇淋賣到斷貨!中藥跨界食品,真的更健康嗎?

2024-08-13 1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中藥冰淇淋賣到斷貨”“中藥冰淇淋一份賣到38元”等話題登上熱搜。

打著養生、健康的宣傳口號,“中藥奶茶”“中藥咖啡”“中藥麵包”“中藥冰淇淋”乃至“中藥藥膳”等多種新中式養生在全國多個城市嶄露頭角。中藥食品,似乎成了年輕一代的養生新潮流。

中藥跨界到食品餐飲行業,一種新的養生賽道悄然興起。

中藥餐飲嶄露頭角

“和二三十塊錢一杯的同價位奶茶相比,喝這個感覺也許會更健康一點。而且在網上比較火,嘗試新鮮事物會很有意思。”在北京上大學的丹妮手捧著中藥奶茶對國是直通車説。

中藥奶茶和中藥咖啡,契合了年輕人追求健康、文化認同和新奇體驗的心理。這些食品的宣傳內容不僅承襲了中藥的養生保健功效,還以新奇的形態和口感突破了一些年輕消費者對傳統中藥的刻板印象,成功吸引到一批年輕消費者的目光。

國是直通車向北京市草本飲品店的線下店員了解到,店內售賣飲品中的中藥材配方都是由其品牌旗下的專業醫師研發、調製而成,比例和用料都有所講究,不同配料對應不同功效。

但該店員也坦言,中藥飲品的養生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喝了覺得效果不錯,有些人喝了沒什麼感覺,有些人甚至喝了後覺得不舒服,主要還是看個人體質。”大多數人不愛喝完全苦味的中草藥,因此每款産品的原料配比與口感經過精心調製後,消費者會更容易接受。

除了年輕人群體,有些年長的消費者對這類新中式養生食品也表示歡迎。

那麼,這些中藥元素食品是否真的有功效?

藥膳是藥不是膳

“中藥類食品須在恰當辨證的基礎上食用才可能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否則反而可能對人體有害。”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顧經宇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

顧經宇認為,加上藥材就宣稱有藥用功效、並且扯上“中醫”的大旗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一旦消費者食用後覺得無效,甚至帶來身體不適,就變成了由中醫藥來“背鍋”,從而加深一些人對中醫藥的誤解。所以,過分且不負責任地把藥膳當成噱頭炒作,是對中醫藥的傷害。

顧經宇強調,中醫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醫學體系,注重辨證施治,也就是不同人、不同問題乃至不同地域和時間,處理的方法都有可能千差萬別。如果把本質上是“藥”的東西當成“膳”,在沒有醫學控制下隨意給人服用,是存在風險的。

《黃帝內經》中有表述稱,“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

這段文字所講的飲食調理是藥膳存在的意義嗎?

顧經宇認為,這段話更多是“三分治、七分養”的概念。無論養病還是養生,不僅指要儘量通過食物的多樣性來保證營養均衡,還包括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非簡單地用“谷肉果菜”或所謂藥膳來治病。

在中醫方面,藥膳主要是慢病恢復期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是養病的一個階段,其本身並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像《金匱要略》《傷寒論》這些早期經典的經方,裏面雖然有藥膳傾向的方子,但它本質是“藥”而不是“膳”,不能把藥當飯吃。

顧經宇強調,藥膳不能盲目食用,要講究辨證施治。即使是辯證過的適合的藥膳,也要控制食用的時間和週期,不可盲目長期食用。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一新業態呢?

國興智庫董事長朱峰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認為,這代表著餐飲業態和餐飲文化的一種創新,應該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去包容新的嘗試和探索。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應當容許和鼓勵這種創新發展,“讓子彈先飛一會兒”。對其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問題,及時進行監管和規範。

朱峰認為,這種現象本質上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屬於餐飲食品形態的一種創新。只不過這種食品的形態,不是傳統的黃瓜、馬鈴薯、大米等常規食材,而是加入了一些中醫藥元素、健康元素。

那麼,未來應如何更好發展?

朱峰表示,身為産業的經營者,要準確清晰地定位産品,防止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尤其是不能過度宣傳它醫療方面的功效。也要客觀看到,藥膳更多是一種文化上的附加值,而並非醫療産品。要準確地定位它的食品本質屬性,防止把它定位成藥品或保健品等。其核心在於,看到藥膳的文化附加值大於它的醫療附加值。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