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同行 中哈攜手點亮文明交融之光
草原廣袤遼闊、山河壯美巍峨、人民熱情友好、發展日新月異……這裡是從古至今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熱土——哈薩克。
這片土地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山間駝鈴聲聲、大漠孤煙嫋嫋,曾見證各國人民在此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哈人文交往正不斷譜寫新的友好篇章。近日,人民網“文化絲路”採訪攝製組走進哈薩克,感受中哈兩國在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等領域多元交流大格局,探尋不同文明之間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相處之道。
首倡之地共建“一帶一路”增進中哈民心相通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斯塔納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十餘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2023年,中哈貿易額首次突破了400億美元的大關,達到410億美元,同比增長32%。
走進哈薩克,無論是數位商場裏醒目的“小米”手機標誌,農貿市場裏來自中國的瓷器,還是道路上賓士的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汽車,都是中哈貿易暢通的真實寫照。正如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往來和貨物交換曾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樂章,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貿易通商,也在進一步拉近中哈兩國人民心靈的距離。
“我關注很多中國汽車品牌。如果有機會,我想去中國的海南旅遊。”
“我在阿斯塔納售賣中國的陶瓷食具,賣得最好的是茶具,隨著中哈關係越來越好,已經越來越多客戶去中國選購商品。”
“因為做木材生意,我去過中國五六次。我兒子正在學習中文,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投資。”
……
在哈薩克街頭,記者遇到的多名當地民眾都熱情地表達著對中國的友好之情。
不久前,“哈薩克旅遊年”在中國開幕。當前,中哈之間實現互免簽證,雙方已建立友好省州和城市26對,民眾之間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傳承千年的友好情誼更加深入人心。
跨越時空同舟共濟的友好情誼代代相傳
在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圖,有一條冼星海大街。街頭拐角處,荷花造型的冼星海紀念碑靜靜矗立,銘記著一段動人的往事。
1941年,中國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給了冼星海一個溫暖的家。在這裡,冼星海完善了《黃河大合唱》,還創作了謳歌哈薩克民族英雄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
2019年,中哈合拍電影《音樂家》上映,將這段感人的故事搬上了銀幕。
“我常常想,如果我是冼星海,我會不會像他一樣堅強。”在電影取景地阿拜歌舞劇院前,哈方藝術指導科曼貝科夫有感而發。電影殺青了,科曼貝科夫感覺自己與中國的距離拉近了。“中方劇組來得早、走得晚,他們的勤奮、專業精神和團隊意識讓我們深受感染。”
在戰爭歲月裏,拜卡達莫夫一家與冼星海結下了患難真情。哈薩克諺語説,“救人一命,家裏的羊會生雙胞胎。”這與患難相扶、仁者愛人的中國傳統文化不謀而合。
今天,在阿斯塔納的中哈傳統醫學中心,醫者的“仁心”透過耐心細緻的中醫治療傳遞。
“推拿可以通經絡;艾灸可以補陽氣、祛寒;拔火罐可以祛濕。”在治療室,從中國留學歸國的馬文軒細心地為患者古麗日依娜推拿。
——“怎麼找到的這裡?”
——“都是一個傳一個!”
腦梗手術後,古麗日依娜通過病友間的口口相傳,來中心進行康復治療。治療改善了她的行動能力。在短暫的候診間隙,她期盼地問起,中心何時擴大、何時引進新的中醫療法。
自2022年12月揭牌以來,中國—哈薩克傳統醫學中心已經累計接診患者近8000人次,開展國際遠端會診200余人次。當前中心有近10位中哈兩國的中醫,每天接診患者約60人。作為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在哈薩克大受歡迎,成為拉緊人民情感紐帶的一股“暖”力量。
互學互鑒點亮人類文明交融之光
哈薩克民族有一句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隻翅膀。”來到哈薩克,人們會發現,音樂和馬文化也是不同文明交融互鑒的橋梁——
在阿拉木圖的樂器博物館裏,中亞民族的傳統樂器冬不拉、西歐的吉他、中國的二胡、南洋的豎琴同館陳列,共同訴説著多樣文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故事。
在哈薩克漢學家哈菲佐娃眼裏,《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小説中,明顯體現出了馬與英雄人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這與哈薩克歷史上勇士和坐騎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以‘馬’為題材的雕塑、繪畫、音樂等文藝作品,拉近了黃河流域民族和遊牧民族等其他民族文明的距離。”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互相分享文化交流的成果。哈菲佐娃説,為了實現共同發展,人類應該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今天,中哈之間的文化交流正以更多的形式展開。
5月下旬,每週一到週五,阿斯塔納電視臺的觀眾都可以觀看到譯製的中國電視劇《上陽賦》。到6月,則由另一部中國電視劇《狼殿下》接班。節目製作人阿謝爾·努基舍娃説,通過影視劇,哈薩克人可以看到,中國人如何以互相尊重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
交流是雙向的。今年4月,哈薩克劇組《至少在電影裏》來到浙江橫店影視城拍攝,受到熱情關注和歡迎。2023年7月,晚會《富饒的家鄉》在新疆人民劇場登臺,將哈薩克多彩瑰麗的歌舞帶到中國。
在阿拉木圖“尚斯書店”,1000多種關於中國政治、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圖書整齊排列,琳瑯滿目。負責人扎娜爾·哈基莫娃介紹,隨著“中文熱”的升溫,書店生意越來越好。“賣得最好的是介紹中國的系列百科全書,其次是作家王蒙的《這邊風景》等小説,已經多次賣完再重新印刷、訂購。”
阿裏·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東方係教師古來娜·傑恩斯是書店的常客。看到合適的書籍,她會在課堂上推薦給學習中文的學生們。她的學生別克扎達·薩爾善拜娃則説,自己因為漢字像一幅“畫”而大感興趣,現在,她已經學習了偏旁部首、拼音,了解了象形文字的內涵。
當前,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分校落戶阿裏·法拉比國立大學,魯班工坊在東哈薩克技術大學成功落地,在哈5所孔子學院順暢運營,中哈兩國還聯合組建考古隊。正如中國駐哈薩克大使張霄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所指出的,越來越多的生動成果表明,中哈已搭建起立體文明互鑒格局,兩國睦鄰友好的民意基礎更加夯實,為加強文明交流、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樹立了典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從古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融,到今天共做“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中國與哈薩克這對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必將攜手並肩,不斷譜寫兩國世代友好新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