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為中醫藥診療裝上精準“導航”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AI為中醫藥診療裝上精準“導航”

2024-07-08 16:56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李梢講解UNIQ系統

如果將人體比喻為一個地圖,中藥進入人體産生的作用就像地圖上一條條路線,這些路線能夠被清晰呈現嗎?如果把中醫藥對人體的宏觀治療比喻為一片森林,中醫藥對細胞、分子層面的作用就像森林中的樹木,森林與樹木的關係能夠一目了然嗎?

日前,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李梢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基於網路靶標的中西醫藥智慧和定量分析技術與系統(簡稱UNIQ系統)”獲得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級別的“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該系統有望將上述設想變為現實。

“借助人工智慧,該系統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藥物的干預效果起到精準導航的作用,既體現出中醫的整體觀,又使中醫藥能夠深入到微觀層面,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提供生物機理上的支撐。”李梢説。

學科交叉打開解密中醫藥機理之門

對於中醫藥診療疾病的原理,出生於中醫世家的李梢在少年時代就有自己的洞見。他認為,中醫藥治病的原理是可以用現代科學的語言闡釋的,中醫藥與現代科學並不互斥,二者能夠相得益彰、共同發展。他的想法也得到了父親——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的肯定。

1999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跟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攻讀博士期間,李梢提出了中醫藥和生物分子網路相關的假説——中醫藥不是和單個生物分子有關,而是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網路、網路的動態變化有關,這個網路有可能表徵中醫藥的整體。

在清華大學生物資訊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衍達的支援下,李梢于2001年進入清華大學自動化係(自動化係以“三論一智”為特點,“三論”指資訊論、系統論、控制論;“一智”指人工智慧,其學科特點和中醫藥整體觀、系統觀的思維很契合),進行“生物資訊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的大跨度交叉學科研究,也開始了他20多年的解密中醫藥現代原理之路。

交叉學科可以探索,但如此大的跨度,怎樣才能守住中醫藥的底蘊,巧妙地將現代科學融入其中,李梢面臨三道難關。第一,講不清中醫藥在機體內部如何發揮作用,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就無法被揭示;第二,如果採用現代醫學常用的還原分析方法,很容易丟掉中醫的整體特色,難以“守正”;第三,缺少中醫藥在微觀層面的數據積累,從微觀和系統的角度闡釋中醫藥的“整體”特色亦是挑戰。

經過反覆思考,李梢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中醫的整體思維用於微觀的生物層面,在人體“黑箱”裏建立一個“GPS(導航)系統”,全面計算出中西醫藥與生物分子的關聯,用於支撐中醫藥的創新發展。

經過團隊多年攻關,一個能夠展現出中西醫藥與生物分子的關聯的系統——“中西醫藥分子網路導航系統(UNIQ系統)”應運而生。

數據編碼掌握中醫藥精準診療之鑰

假設一名感染風寒後咳嗽的患者服用了某種中藥進行治療而後痊癒,這一過程中,症狀、藥物、人體細胞之間是如何發生聯繫的?這個系統如何呈現人類疾病、生物分子網路、中西藥物之間的關聯?

李梢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我想要通過微信朋友圈知道一個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關係,如何去篩選呢?只要用這個人的朋友圈和全世界所有人的朋友圈去做一個對比,如果兩個人的朋友圈重合度很高,那麼這兩個人是朋友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關聯規律同樣適合於建立宏觀臨床表型、微觀生物實體、藥物之間的多層次聯繫,什麼病和證需要用什麼藥來治,大數據就可以幫忙得到答案。”

李梢介紹,UNIQ系統借鑒了中醫整體觀的“取象比類”思想,從全局上看,人類表型網路(人類疾病,包括中醫證候的臨床表現)、生物分子網路(生物體內部的基因、蛋白之間)、中西藥物網路之間存在著一種“宏微觀模組化關聯”關係。例如,臨床表型越相似,相關的基因和基因産物在網路上越聚集。

“一張由疾病、藥物和生物分子織成的網路就好比由無數道路組成的地圖,找到編碼規律才能獲取揭秘人體‘黑箱’的鑰匙。”李梢説。

基於這一規律,團隊已經研製了中西醫表型、生物分子網路、中西藥物的“關係推斷”演算法,實現同時期國際最高精度的致病基因、藥物靶標預測,通過計算,系統解析了疾病機制和藥物作用的關聯,在生物分子網路上實現了疾病和藥物內在關係的定位和導航。

事實上,這一系統已經被應用在臨床,在中醫診療和中藥研發上實現了規模化應用。一個典型範例是,利用UNIQ系統,結合大規模病例樣本的採集和檢測,李梢團隊構建了胃炎癌轉化的寒熱證分子網路、舌苔菌群網路、胃組織單細胞網路,發現了本虛標實、寒熱失衡促使胃炎癌轉化的內在規律,尤其是在部分中醫證候典型、病理診斷處於低級別異型增生階段的患者胃組織上發現了一類“胃癌極早期細胞”,它與胃早癌細胞分子特徵高度類似,可以表徵胃癌癌變的萌芽階段。圍繞發現的胃癌極早期這一全新分期,李梢團隊還研製了胃癌極早期中西醫智慧篩查系統、胃癌極早期生物標誌物,以及精準防治中藥,為解決我國胃癌早診率低的難題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這一系統即讓中醫藥思維能夠在微觀層次發現規律,又使現代醫學生命科學積累的大數據能夠為中醫藥所用,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説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科學原理,為中醫藥精準診療奠定基礎。”李梢説。

打破壁壘破解中醫藥傳承創新之題

“中醫藥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可以成為中醫藥的發展機遇。”李梢説,在自己的科研之路上,最大的感觸就是中醫藥不斷在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開拓創新,與時俱進。

建立以中西醫學和生物大數據為基礎、以資訊與系統為特點、融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中醫藥網路藥理學等關鍵技術,建設符合中醫藥整體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是李梢團隊的目標。

為了跨越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鴻溝,李梢牽頭創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2021年,研究所揭牌。研究所依託清華大學自動化係,聯合清華大學醫學院、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化學系、附屬長庚和玉泉醫院等多個院係的力量共同建設。聚焦中醫藥關鍵科技需求,以“醫工結合、中西結合、交叉創新”為特色,真正實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建新模式。李梢作為所長,成為了“中醫藥+AI”領域的探路者。

李梢介紹,交叉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已率先制定併發布了網路藥理學首個國際標準,促進了中醫藥科研方法走向國際前沿,積極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2023年夏季,首位晉陞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終身教授的亞裔教授、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血管新生頂尖科學家曹義海訪問清華大學中醫藥交叉研究所,看到李梢的研究成果後感到很振奮,認為其具有極大的開創性。在曹義海等專家的力薦下,經過評審,由於在網路藥理學與傳統醫藥研究上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在胃癌極早期防治研究上的突破性成就,李梢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該院為國際科學院組織、中國科學院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權威機構收錄的唯一歐洲科學院,也標誌著該系統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

“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原理,我們不能只做旁觀者、批評者,要勇於做建設者、創造者,這是我們這一代研究者的使命。”李梢表示,在這條溝通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道路上,團隊還將持續攻堅。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