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護脾胃正當時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小暑|養護脾胃正當時

2024-07-08 11:3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jpeg

每年西曆七月七日前後即迎來小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此時氣溫居高不下,但距離入伏還有半月左右時間,仍然不是夏季最熱的時節,故稱為“小暑”。從小暑漸入三伏仍應遵循中醫上“春夏養陽”的理論,自然界的陽氣隨著天地熱量的積累逐漸進入最旺盛的時節,人的肌膚腠理開泄,因此也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冬病夏治”是指在盛夏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使人機體輕便通暢,陽氣能夠到達身體迴圈更深層,從內而外疏通淤堵、祛除內邪,當秋冬到來時便能更好地抵禦疾病侵襲。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一種典型療法,一般選用溫陽驅寒、除濕通絡的外用藥材製成藥餅,貼敷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利用藥物的皮膚刺激起到治療作用;因其在三伏時期能夠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這一特定時間敷貼,故稱“三伏貼”。

三伏貼一般有著通經活絡、升陽補虛、化淤止痛、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對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婦産科疾病、小兒疾病、亞健康調理、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等病狀,尤其是寒性病狀有著良好的效果。但隨著養生保健手段的日漸火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不了解三伏貼的適宜病症的情況下,自行購買、使用三伏貼。對此,中醫專家提醒: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要求,非正規有資質的醫療機構不得提供三伏貼服務,建議廣大民眾選擇正規醫療機構,並在醫師指導下對症使用三伏貼。

小暑時節,人體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更要注意顧護人體陽氣,不要過度貪涼,以免夏季過後人體陰氣的生長。夏季高溫,暑氣過盛時應當及時利用空調、冷飲等手段降溫,及時增減衣物,保證充足的飲水,避免中暑;同時也應當注意身體狀況,避免過度攝入冷飲、空調溫度過低等,以免受涼感冒或損傷脾胃功能。

夏季的氣候兼具高溫與多濕兩種特點,很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脾胃消化功能減弱的情況。因為脾臟喜燥惡濕,小暑時節的飲食養生應以健脾祛濕、清淡解暑為主。《養性延命錄》中有:“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人在高溫下大量出汗,容易口渴,此時補水應當少量多次,避免大口猛灌,飲水中可以稍加一些糖或者食用鹽,幫助身體補充隨著汗液流失的營養成分;在沒有食欲的情況下也不要勉強自己進食,更忌重油肥膩、暴飲暴食。《黃帝內經》認為,肥膩飲食不僅會影響消化,更會助濕生痰,而津液、瘀血的凝滯會引起積證。因此夏季飲食建議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並且可以適當吃些苦味食品,不僅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冬瓜、扁豆、苦瓜、薏苡仁、荷葉、蓮子、綠豆等具有清暑祛濕、健脾利濕、利尿消腫等功效的食材可以作為夏季飲食的主要選擇,並搭配藿香、陳皮、荷葉、蘆根、山楂、蓮子心等具有消暑、開胃助消化等功效的食材作為代茶飲攝入。中醫講“形寒飲冷則傷肺”,脾胃虛寒的人群在選擇食材時需要注意寒涼食物的食用量,避免暑濕入侵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同時,也對呼吸道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人常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夏季主心,心主神明,注意清暑安神,要保證心陽充沛,保持情志調暢、心平氣和,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原則。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