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肝火、胃火……中醫教你降五臟之火!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體內的濕熱之氣似乎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愈發活躍。如何區分實熱和虛熱?五臟之火應如何區分及調理?6月26日晚,《央廣營養課》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針灸科主治醫師醫務部主任徐楊做客直播間,對以上問題給出解答。
中醫視角下的熱邪與火邪
在中醫理論中,熱邪是指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特性的外邪,通常與火邪相提並論。熱邪多由外感引起,如風熱、暑熱;而火邪則常由內生,如心火、肝火。兩者雖有程度之分,卻無本質區別。
實熱和虛熱的不同表現
實熱表現為面紅目赤、腫痛、尿黃少、便幹結等症狀,需要清熱解渴。而虛熱是陰血不足,表現為潮熱盜汗、心煩意亂等。專家介紹,針對不同的熱證,中醫有著不同的調理方法。
五臟之火這樣“滅”
1.心火
·虛火: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燥、心煩意亂、低熱盜汗。
【對應方法】用麥冬泡水可緩解,也可以喝麥冬水果茶。還可選擇銀耳、百合、荷葉等調補。
·實火:主要表現為面紅目赤、口腔潰瘍、舌尖紅。
【對應方法】可適當吃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類。
2.肝火
·虛火:主要表現為眼睛幹澀、頭暈目眩、手腳心發熱、內心煩躁。
【對應方法】使用枸杞菊花泡水可緩解。
·實火:主要表現為眼睛紅腫、情緒煩躁、口苦。
【對應方法】不宜吃辛辣、過膩、煎炸食物,要調整情志、穩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另外,睡眠不夠或睡眠品質不高,也會造成肝火上升。
3.肺火
·虛火:主要表現為午後潮熱、幹咳少痰、鼻有幹痂、手腳心熱、夜間盜汗、聲音沙啞。
【對應方法】可選擇百合、白蘿蔔等滋陰潤肺食物。口燥咽幹者可選擇梨+冰糖+杏仁或川貝蒸煮服用,咽喉幹音啞者可服用秋梨膏、橘皮蜂蜜茶。
·實火:咳嗽少痰、咽喉腫痛、便秘尿黃、鼻出血或咯血。
【對應方法】選擇白茅根、蘆根加水煎服。可清熱、滋陰、涼血、潤肺。
4.胃火
·虛火: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燥、心煩意亂。
【對應方法】適量食用小麥、牛奶、梨汁、銀耳等。
·實火: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口乾口苦、牙痛、牙齦出血。
【對應方法】可食用絲瓜、白菜、苦瓜、芹菜等清淡食物,也可選擇蘿蔔汁調理,但屬脾胃虛寒型口瘡者不宜服用。蓮子、芡實等為健脾開胃之物,生菜、油麥菜、番茄、枇杷等是利於消化的食物。
5.腎火
腎火通常為虛火,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應以滋陰為主。
【對應方法】日常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番茄等食物。平時可按摩太溪(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涌泉(在足底前部凹陷處)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