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通道及與中醫經絡關係的研究”通過國自然驗收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間質通道及與中醫經絡關係的研究”通過國自然驗收

2024-06-28 17:00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牽頭,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研究員張維波教授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參與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間質通道及與中醫經絡關係的研究”,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驗收。該項目從2021年起,歷時3年,取得了四個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小型豬四肢存在十二條縱向長程遷移的循經間質通道,這些間質通道均存在於皮膚、肌肉和骨組織之間充滿組織液的結締組織中,其解剖學特徵與經絡循行和經穴常規針刺的位置高度相關,是經絡的生物學內涵之一。

研究觀察到,循經間質通道的空隙較大、組織液富集,附近區域膠原含量豐富且排列有序、毛細血管與毛細淋巴管也更加豐富,構成了間質通道低流阻特性和組織液循經流動的微觀結構基礎。

研究發現,循經間質通道中存在自由組織液流動,具有小分子物質的傳輸功能;運動、電針和艾灸均可促進間質通道中小分子物質的運動、擴散,使傳輸能力增強。循任脈間質通道是連接軀體與腹腔臟器,特別是子宮卵巢的特殊的組織功能結構。

此外,體表低電阻位點處的組織學特徵是富含疏鬆結締組織的間質空間,血漿從血管進入間質的速度更快,形成了血管與間質物質交換的優勢出口,為與經穴相關的血氣交換規律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

“項目的研究成果為中醫經絡與現代科學提供了一個溝通橋梁。”張維波表示,循經間質通道為中醫經絡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證據,經絡科學內涵的揭示對理解中醫治病的機制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成果為針灸經典理論即經絡腧穴學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今後將對人體各條經脈的全身分佈、與臟腑的聯繫途徑、動力學和功能等進行深入研究。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