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謀:放棄“鐵飯碗” 回鄉當村醫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呂宗謀:放棄“鐵飯碗” 回鄉當村醫

2024-06-18 16:29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呂宗謀是江西省崇義縣上堡鄉均源村唯一的鄉村醫生,他用54年的堅持,守護著均源村百姓的健康,將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了自己的家鄉。

回鄉反哺 他當上了赤腳醫生

1967年,14歲的呂宗謀被生産大隊推薦到贛南醫學專科學校臨床係學習,成了一名醫學學生。此時,他已經走出了大山,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1969年,他畢業分配到于都縣人民醫院當醫生,當時每月工資高達29.5元,他已經穩穩噹噹過上了“旱澇保收”的日子,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在他準備前往于都縣人民醫院上班時,與時任均源生産大隊黨支部書記的一次對話,讓他改變了自己的選擇。他了解到家鄉上堡鄉均源村缺醫少藥,鄉親們看病都得去路程很遠的鎮上,健康難以得到保障。於是,呂宗謀萌生了回村當醫生的念頭。在聽到呂宗謀要回來的想法後,父親和哥哥都表示支援,但也有不少親戚朋友勸他不應該回來,放棄了縣醫院這麼好的工作崗位,回到偏遠落後的山村不值得。面對他人的“好言相勸”,呂宗謀説:“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能給鄉親們帶去醫療健康服務,再苦再累我也願意。”於是呂宗謀毅然放棄了前往縣人民醫院工作的好機會,回到了家鄉。

1970年3月,呂宗謀回到均源村當起了赤腳醫生,從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一切回到了原點。這一年,他17歲。現如今問起呂宗謀是否後悔,他仍會笑著説:“不後悔!”

有口皆碑 對貧困患者不計費不收費

行醫54年,呂宗謀依然居住在20世紀80年代建的土坯房裏,家徒四壁,只有幾張年代久遠的木質傢具。有人問他為什麼給人治病只收西藥費、對貧困患者不計費不收費,他説:“以前村裏沒有醫生,村民生了病,沒有醫生治病,也沒有錢治病,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窮致殘致死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只收西藥費,不收貧困患者的藥費,就是希望他們今後生了病,能第一時間找我看病,不會因為沒有錢不來,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呂宗謀表示,自己的生活可以靠農業生産來彌補,日子苦點不要緊,只要鄉親們健健康康的,自己就心滿意足了。

家住在半山腰上的村民林才相2012年因腰椎間盤突出,疼得不能走路,在床上躺了3個月也不見好,於是找到呂宗謀。他説:“呂醫生連續十多天到府給我治病,一個月後我能下床走路了,就走下山找他治病,3個月後完全康復了。他只收了我10多元錢西藥費,他上山採的中草藥一分錢也沒有收。到現在我的病也沒復發過,如今我都可以上山幹活了。”

呂宗謀的醫術好在村裏有口皆碑,附近鄉鎮也有不少人到府找他看病。在他的行醫處方中,可以看到很多處方上只寫有治病的西藥品種,卻沒有收費的記錄,因為這是呂宗謀免費給困難患者開的處方。

不畏艱辛困苦 只圖村民健康

上堡鄉均源村位於羅霄山脈江西境內的最西部,平均海拔高達1100米,是崇義縣海拔最高的偏遠山村,村民都分散居住在崇山峻嶺中,地形複雜,山高路陡。

以前,呂宗謀靠著雙腳跋山涉水治病救人,他平均每天至少要步行20公里以上山路。為了方便群眾看病,他每天自帶午飯到醫務室,到現在已用壞了5個飯盒。他衣著樸素,每雙鞋襪都要穿到不能穿了為止。

汝城縣濠頭鄉廟前村鄰近均源村,村民廖景貴回憶道:“我們這裡2017年才通水泥路,以前看病我們都是找呂醫生,不論我們什麼時候找他,他都第一時間趕來。20世紀80年代,我們請他來看病,因為路程遙遠,一般都要天黑他才能走回家裏,打著火把趕夜路是常有的事。”

77歲的退休教師林發祥説:“我是看著呂宗謀長大的,他是一個盡心盡責的好醫生,他不會騎自行車、摩托車,也買不起汽車,只有靠兩條腿走路給村民看病。他家裏負擔也很重,還能始終如一堅持下來,為村民們服務,真不容易。”73歲的老村支書郭垂樹當了30年村幹部,他説:“呂宗謀對患者很熱情,他看病很便宜,從來不問患者有沒有錢,先看病再説。從醫以來,沒有發生過醫療糾紛。”

村民們普遍反映,自從村裏有了呂宗謀,大家生病了,再也不擔心沒有醫生治病了,小病小痛不用再爬山越嶺到鄉衛生院看病,他用中醫藥治愈了許多中風、蛇咬傷、浮腫病、痔瘡、急性休克患者,大家都非常信賴他的醫術。72歲的村民郭垂運是一位退役軍人,在部隊當過衛生員。他評價:“呂宗謀是一位非常好的鄉村醫生,這是村裏人的福氣。”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