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青少年文創中心舉辦“小藥師初長成中醫藥文化”端午活動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濮陽青少年文創中心舉辦“小藥師初長成中醫藥文化”端午活動

2024-06-14 09:5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挂菖蒲,帶香包……”端午節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寶貴遺産,更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為弘揚中國傳統節日,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濮陽市青少年文創體驗中心與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濮陽醫專”)藥學院組織本草拾遺團隊聯合開展“小小藥師初長成”活動。

image.png

中藥與中國—走進中藥地圖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不同地區其氣候環境條件也有很大的差別,逐漸形成了一批批適合本地條件的道地藥材。通過中藥地圖,學員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了各地區特色的道地藥材,如河南的“四大懷藥”、浙江的“浙八味”以及西藏的藏紅花、新疆的甘草、廣東的陳皮、寧夏的枸杞等道地藥材,學員們深刻體會到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牢牢凝聚著中國力量。

image.png

聞香識草藥—聽講解動五感識藥材

本草拾遺團隊通過望、聞、觸、嘗、稱等體驗方式,讓學員們從形態、氣味、質地和味道等方面嘗試辨別不同中草藥;大家還了解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食物都蘊藏著藥用價值,通過合理搭配此類藥食同源的食物,可以達到保健功效。

接下來,團隊成員又為大家講述了戥秤的象徵意義和使用方法。秤背後的十六兩象徵著天道,少一兩代表著少福、損祿、折壽,因此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一桿秤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人文考量,不僅是稱量工具,更是約束中醫醫者們先做人後行醫的象徵。在團隊成員的耐心教授和專業指導下,學員們左手持戥,右手抓藥,齊眉對戥,通過多次嘗試終於學會了正確使用戥稱,不由感嘆:真是又快又準啊!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自製古法良藥—山楂丸

學員們在熟悉大山楂丸製作流程以及作用功效的基礎上,以山楂、炒麥芽、炒神曲為原料,以蜂蜜為輔料,親手製作山楂丸。當品嘗著親手製作的一粒粒飽滿圓潤的山楂丸時,學員們喜笑顏開,又一次感受了一次中醫藥傳統技藝的魅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濃濃艾草香 巧手制艾條

本草拾遺團隊現場科普了製作艾絨的原材料—艾草的藥性功效、加工以及使用方法,詳細講解了艾灸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益處以及注意事項。在製作艾條的體驗環節中,學員們熱情高漲,從挑選艾絨、揉碎、卷制到最後切割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匠心製作的樂趣。

image.png

image.png

迎吉五彩繩  古法制香囊

佩戴五彩繩、製作艾草香囊,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象徵五方五行。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裏的“衣冠療法”。它們都寓意著祈福安康、驅惡辟邪。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和肯定,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體系,使其在躬身實踐中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增強文化自信,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