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研究的新高度——讀《〈黃帝內經〉科學文化詮釋》有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帝內經》研究的新高度——讀《〈黃帝內經〉科學文化詮釋》有感

2024-06-12 16:29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黃帝內經〉科學文化詮釋》一書,是全國知名中醫理論專家邢玉瑞教授研究《黃帝內經》又一力作。他借用現代詮釋學、發生學等方法,提出了“讀經五法”,即“原文講了什麼、為什麼這樣講、講對了還是錯了、為什麼説對了還是錯了、所講內容在現代還有什麼價值”。

筆者有幸在該書出版後第一時間閱讀,被書中對經文義理的深邃詮釋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迸發出內心深處的幾點感慨。

感慨之一,該書“讀什麼、為什麼、如何讀”的振聾發聵之問。作者在編者“前言”中的讀經五法之問,非泛泛讀經、泛泛治經者所能企及。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學習《黃帝內經》,是提高中醫理論水準、啟迪中醫臨床智慧、掌握中醫思維方法、推動中醫學術發展、提升中醫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有助於促進當代醫學模式的轉換。”在當前,業內將讀經典作為培養高級中醫藥臨床人才路徑的情形下,他深沉而又嚴肅地向誦經的人們提出了“讀什麼、為什麼、如何讀”之問,於此,在其著作中為讀者做了很深刻的研經示範。他在解讀162篇經文時,先以“導讀”的格式破題,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講述篇名內涵以及篇內所言事體的梗概,精妙絕倫的語言修辭,導引讀者不得不繼續深入全文于無形之中,如《靈樞·上膈》之“導讀”即是典型的案例。

感慨之二,該書有關經文的“知識連結”,是其研經的顯著特色和知識核心,既是書的靈魂,也是對研經時“讀什麼、為什麼、如何讀”之問的最明確的示範性回答,彰顯了作者精湛的學術能力和雄渾的知識儲備。如在詮釋《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知識連結”中,分別對“天真”“術數”“補腎治療生長髮育障礙”“腎者主水之淵源”“養生境界”等11個與該篇原文相關的重要知識點予以深入剖析,從而拓展了知識視野。

感慨之三,該書有其不同凡響的經文解讀特徵。

其一,經文校注疏通。作者具有雄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以絕對的業務主力身份,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內經辭典》編著,其後又主編出版了《中醫經典辭典》,此次對162篇經文給予一以貫之、慎重、準確、言簡意賅的校勘註釋,為其展開經文的“釋義”和“知識連結”做足了鋪墊。

其二,經文層級解讀。作者深諳並能嫺熟地應用此法對經文予以釋義,如對《靈樞·海論》的解讀,緊扣“人體四海的名稱、部位、腧穴”和“四海的病症與治則”兩個層次,分別對“水谷之海”“血海”“氣海”“髓海”的概念內涵、部位、相應的腧穴,以及四海常見病症及其治療原則等內容,分層逐級予以釋義,條分縷析,邏輯清楚,使經義內涵昭然呈現。

其三,經文整合整合解讀。作者將散見於其他篇論之同一主題的原文予以整合,在認真分析其內涵要旨後予以整合,使經文的學術觀點得以完整表達。如對《素問·六節藏象論》之“自然界與人體之氣化”“藏象概念”“五臟系統的建構”“人迎、寸口比較脈法”等內容的解讀,就充分體現此特徵。

其四,經文圖示解讀。此法可將複雜、抽象、單靠文字難以表述明瞭的經文,用示意圖的方式,使其簡潔明白、義理豁達,並且記憶深刻。如在《靈樞·海論》的解讀中,作者以“渾天説宇宙結構模擬圖”示教,指出古代渾天説,是古人産生人類生存陸地的四週都是海洋,由此形成自然界有東、南、西、北四海概念發生的文化源頭。如此以圖示義,清晰明白地講述了這一觀念發生的文化背景,也形象地表達了“渾天説”的具體內容。

其五,經文表格式解讀。將相關原文用表格方式予以有序化處理,可以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篇幅,使繁冗的經文條分縷析,一目了然。如《素問·遺篇·刺法論》對“六氣升之不前的發病及刺法”相關經文釋義,依據經文所涵納的“紀年干支、升之不前六氣、阻抑之氣、病位所在、針刺經穴”等內容,以紀年的歲支為綱,通過列表,對六十年可能發生的六氣“升之不前”等內容,給予綱領性的展示,內容明瞭,邏輯清晰。

其六,經文縱橫聯繫解讀。包括橫向聯繫該篇上下文,或全書相關篇論的方法,以及縱向聯繫歷代醫家不同見解、發揮和拓展兩方面。如對《素問·陽明脈解》篇心與陽明胃病症關係的闡述,歸納《黃帝內經》論述,探索理論發生之源,結合現代研究成果,指出中醫對心與陽明胃病症關係的認識,一方面來源於陽明-南方-離卦-心-脈之關聯的模式推演,另一方面是基於臨床經驗的檢驗與篩選。現代有關腸與腦、心血管系統關係的研究,不僅為其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也為中醫藥通過調理胃腸功能治療精神、神經以及心血管系統等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其七,經文結合實踐解讀。《黃帝內經》作為一部醫學著作,其理論源自實踐,服務於臨床,故作者在書中不厭其煩地結合臨床實踐對經文進行解讀釋義。如在《素問·六節藏象論》之“藏象理論的臨床指導價值”的“知識連結”,《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之“五臟疝”原文等,盡可能地應用臨床實例予以闡釋和言説,使深奧枯澀的經文,可以立即引起臨床中醫人的閱讀興趣,顯現其理論意義和臨床實用價值。

其八,經文溯本求源解讀。對《黃帝內經》溯本求源地予以釋義,以闡釋相關經文及其主要的學術觀點發生的文化背景及淵源,才能了解其“所以然”。作者在釋義和“知識連接”部分,不僅僅從四書五經中予以溯源,還從古代相關天文曆法知識中予以求索。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論天文曆法知識”的釋義中,對“六六之節”“日月行度”“陰陽合歷與置閏”“圭表測影定時令”等內容,就引用了十二月太陽曆法、十月太陽曆法、太陰曆法、陰陽合歷等四種曆法知識,闡釋相關經文內容,暢明文義發生來源。

在諸多中醫藥學著述之中,研讀《黃帝內經》是最困難、最辛苦、最不容易落“好”的差事,真可以用“出力不討好”予以評價。但是國內就有像邢教授這樣願意終生為此無私奉獻的一些學者,為中醫藥學事業興旺、發達而努力付出。這既是我在初讀《〈黃帝內經〉科學文化詮釋》的些許感觸,也是我的心路歷程。

本文作者:張登本 陜西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