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現野生藥用植物1636種 大部分實現種質庫保存
記者24日從青海省中藏藥資源調查與保護利用體系構建項目科研團隊獲悉,歷經十年,科研人員在該省調查到野生藥用植物1636種,收集建檔中醫藥傳統知識138項,建成青海省藥用植物重點物種保存圃和種質資源庫。
青海省獨特的地理氣候孕育了豐富的中藏藥資源,特別是冬蟲夏草、唐古特大黃、秦艽、羌活、貝母、枸杞等十八“青藥”,以産量大、品質憂、臨床療效好而頗具聲譽。
據悉,青海省中藏藥資源調查與保護利用體系構建項目在2013年至2022年實施,完成單位為青海省中醫院、青海省藏醫院,參加人員約2760人。日前,該項目獲得2023年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2022年7月28日 青海科研人員查看黃芪長勢
青海省中醫院科研所所長、主任藥師賈守寧介紹,該項目中,科研人員在青海調查到野生藥用植物1636種,並明確了其分佈、資源量,且比1987年結束的第三次中國中藥資源普查的1079種增加了557種,發現新種玉樹紅景天,發現新分佈45種,明確了野生中藏藥資源家底。
同時,科研人員調查到種植的中藏藥材49種,面積53.41萬畝;制定了中藥材種植區劃,科學指導中藥材生産;收集建檔中醫藥傳統知識138項,實現了對其防禦性保護,“通過調查,明確了中藏藥資源家底,為青海省中藥材産業發展提供了依據。”
賈守寧説,上述項目開展的保護利用體系構建方面,科研人員建成青海省藥用植物重點物種保存圃和種質資源庫,對138種高原珍稀道地藥用植物進行了種植保護,對1124種的種質資源實現種質庫保存。
此外,科研人員建成了青海省中藥原料動態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通過1個中心、2個監測站和46個監測點的建設,實現了對全省道地大宗藥材産量、品質、價格等資訊的常態化監測,助力中藏藥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