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間“僑聯義務夜門診”:36年,三代人薪火相傳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上海這間“僑聯義務夜門診”:36年,三代人薪火相傳

2024-05-13 16: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傍晚18時,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門診六樓針灸科的暖燈準點亮起,映著斜陽西下的余暉,病人們陸陸續續穿梭于這間特殊的診室。

診室的這盞燈,自1988年至今已經持續點亮了36個春秋,這就是上海奉賢“僑聯義務夜門診”。

上海奉賢“僑聯義務夜門診”工作場景

出身醫藥世家的陳應伯醫生現年89歲,他是“僑聯義務夜門診”的發起人。陳應伯用和藹的笑容、精湛的醫術化解病人的愁雲。秉持醫者仁心,他曾20餘年堅持義診,從未間斷。

用陳應伯夫人的話説:“他把夜門診看得比吃飯還重要。”

有一次,陳應伯騎車去夜門診,在十字路口被疾馳而來的自行車撞得仰面朝天,疼得半天起不來,同事們知道後勸他回家休息,可陳應伯依然堅持一瘸一拐走進義診室。陳應伯説:“我不能讓病人白等。”

在陳應伯的影響下,他的女兒——奉賢區僑聯委員陳悅也在18年前加入“僑聯義務夜門診”的行列,陪著父親一同義診。

曾經有人問陳應伯:“您這麼大年紀還堅持義診,不辛苦嗎?”陳應伯回答:“病人前來求醫是對我的信任,病人的康復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老醫生的真情、愛心和奉獻精神感動著“僑聯義務夜門診”的青年醫生,義診室的墻上寫著“醫德求誠,醫術求精”,成為醫生們共同的座右銘。

36年的光陰絲毫沒有影響“僑聯義務夜門診”仁心奉獻的延續,相反,這件特殊的診室在歲月中凝聚起越來越多的真情、力量和愛心。

上海奉賢“僑聯義務夜門診”工作場景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醫生主動加入到義診的隊伍中來,老一輩醫生的奉獻精神不斷接續。

從“50後”“60後”到“70後”“80後”,到現在的“90後”,洪梅、曹春英、陳悅、袁虹、謝秀美……本著醫者仁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代又一代醫務人員因為愛相聚在“僑聯義務夜門診”。

每逢週四,義診室裏人群熙攘,最多時一晚上有70多號病人。很多病人説:“我們和夜門診已經有了感情,醫生待病人如親人,而且醫術精湛。”迄今為止,“僑聯義務夜門診”已開診1475余周次,接待病人超31400人次。

“僑聯義務夜門診”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重在精神、貴在堅持的信念,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歷經新老僑界醫務人員志願者的接力和傳承,先後獲得“全國僑聯繫統先進基層組織”,上海市、奉賢區“文明窗口”稱號和上海市僑聯“愛國奉獻”先進集體、上海市統一戰線“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集體”“上海市精神文明百件好事”等多項榮譽。

風雨36年,無悔的追求,無私的奉獻,無數個夜晚,執著的步伐,銘刻著赤誠的愛心。“只要群眾有需要,義務夜門診將一直開辦下去”這是義診組全體醫生的共同誓言。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