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走近古老的“岐黃國粹”!中醫啟蒙進校園下社區 中醫振興講傳承重創新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零距離走近古老的“岐黃國粹”!中醫啟蒙進校園下社區 中醫振興講傳承重創新

2024-05-10 16:58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岐黃國粹”,是什麼?

一位申城00後告訴你,就是:望聞問切,白芷蒼術,八段錦,五禽戲,也可能是一杯童涵春堂·廿四節氣茶。

這位00後,八成是上了“香杏中醫學堂”的啟蒙課。

今天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舉行。一個議題是,審議“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情況的報告”。這是2021年5月《上海市中醫藥條例》實施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對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情況開展監督。弘揚中醫藥文化,正是立法核心宗旨。近年來,申城有哪些創新實踐,讓“岐黃國粹”傳承弘揚喜聞樂見?

“香杏中醫學堂” 孩子們辨識藥材

啟蒙 “香杏中醫學堂”進校園

中山南路上,花木深處,有所“中山學校”,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4年前,這所學校做了件很有創意的事——開講“香杏中醫學堂”。從此,一群00後開始了有趣的中醫啟蒙。

“香杏中醫學堂”,究竟怎麼回事?原來,香山中醫醫院組建了“香杏中醫學堂”講師團,邀請中山學校金牌教師培訓授課技巧,豐富授課內容,讓更多“00後”了解中醫、熱愛中醫、應用中醫。結果,中醫藥文化課一進課堂就別開生面。

一場與中醫的邂逅,會是什麼樣?蒼術、白芷,做香囊的常見原料,都長什麼樣?就這個樣。搓藥丸、貼敷貼,糾正眼保健操穴位位置……一樣樣“中醫零距離”有趣互動,孩子們學得不亦樂乎!再來點漫畫案例教學——兩位小朋友,都感冒了,是不是該吃一樣的藥呢?不是啊!一個染了風寒,一個受了暑熱,看起來都是喉嚨痛打噴嚏,病因卻很不同,對症下藥,才有療效。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拓展學生課外知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了解中醫藥的興趣,就可以這麼生動活潑,喜聞樂見。迄今,“香杏中醫學堂”日益壯大,一次次進校園進社區。

在申城,開進中小學課堂的不止“香杏中醫學堂”。來自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滬上已有20多萬中小學生接受了中醫藥拓展課程啟蒙。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編寫適合中小學不同階段的中醫藥讀本,還有,中醫藥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五花八門,目標卻也不止一個——從小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是目標;中醫也是科學,通過中醫藥啟蒙,培養中小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思辨能力,也是目標。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説,傳播中醫藥文化,在中小學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讓中醫藥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文化自覺,很有意義。

未來,“香杏中醫學堂”一定會重現更多中醫經典故事,觀察體驗更多中藥實物,學習更多中醫傳統養生功法。中醫很古老,讓更多“00後”了解中醫、熱愛中醫、應用中醫——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

圖説:“楊氏針灸”淮海分基地正式揭牌

尋根 更多“普安路”重現榮光

普安路,一條小馬路,毗鄰淮海路。

數數淮海路周邊諸多支馬路,普安路看上去真不算出挑,就像一個身懷絕技的隱士,大隱隱于市。

“回望100年前,普安路一帶就是海派中醫發源地,名家薈萃。未來,普安路會成為海派中醫文化展示長廊,重現海派中醫初心榮光。”黃浦區人大代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沈衛東説。

作為海派中醫重要代表“楊氏針灸”第三代傳人,沈衛東很清楚——普安路,正是海派中醫懸壺濟世初心始發地。

海派中醫萌芽于明清,形成于近代,既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又吸納西方科技成果,流派眾多,統稱“海派”。“楊氏針灸”以楊永璇為宗師,楊永璇出生於清末民初,受業于名醫王誦愚,1937年遷居上海八仙橋開業應診,1950年進入曙光醫院主持針灸科。至今,“楊氏針灸”已傳承五代,延續一百多年,曙光醫院針灸科也是“楊氏針灸”海派中醫流派傳承研究基地的牽頭單位。

“楊氏針灸”是百年醫學遺産,曙光醫院是滬上百年老院,海派中醫跋涉百年歲月,124歲的淮海路也是見證人。百歲普安路,又能為淮海路奉獻什麼?海派中醫文化展示長廊,就是一個不錯的項目。長廊開端,就是普安路口淮海公園,定期有海派中醫名家義診、名家講座,進入普安路,一路通過可視化展現,讓公眾體驗感受中醫文化、傳統文化和時尚文化的融合……於是,沈衛東就提交了代表建議。不只提交代表建議,沈衛東還反覆與職能部門溝通商討,描繪海派中醫文化與淮海路商業經濟發展互融共促、相得益彰的前景,力促傳承中醫文化與提升營商環境實現雙贏。

2021年5月1日起,《上海市中醫藥條例》實施,弘揚海派中醫文化,不只是文化自信,更是法定規範。普安路,海派中醫文化展示長廊,重現海派中醫“初心榮光”——曾經,這只是中醫沈衛東靈光乍現的想法,然後,變成人大代表沈衛東的代表建議,不遠的將來,將會成為現實。

讓更多“普安路”重現榮光,申城“海派中醫”尋根項目已在進行中。其中,積極挖掘八仙橋等具有傳統醫學淵源的地區,對起源、發展於此的中醫流派進行收集整理,歸納誕生、學習、工作或居住於此的中醫流派名家及傳人的相關資料和故事,以“電子地圖”形式呈現;同時,請各流派傳承人講好海派中醫故事,記錄好流派起源、傳承情況、臨床特色、科普推廣,促進傳統中醫藥的歷史挖掘、傳承創新和轉化推廣,推動海派中醫發揚光大。

“豫見代表”講堂——弘揚岐黃國粹 讓世界“豫”見中醫藥 楊清(中)在發言

品控 古老中醫藥更要“現代化”

端午快來了,南京路步行街上,142歲的蔡同德堂,端午香囊已經上市。上海蔡同德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清站在櫃檯前,説起中藥香囊如數家珍。做了30多年中醫藥,楊清比任何時候都確信——古老中醫藥更要“現代化”!

古老中醫,為何要現代化,如何現代化?

二十年前,有一帖藥方讓楊清很受觸動。一般藥方裏的幾味中藥,通常一味都在3克左右,但那張方子僅一味藥就開出了9克的劑量。開方中醫是業內權威,一向嚴謹,應該不會有錯,可為何開出這麼大劑量?原來,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這味藥材,不道地,劑量小了根本不管用!

沒有好藥材,老中醫醫術再高也要打折扣。中醫不能毀在中藥上!百年老字號,嚴把品質關,品控必須現代化。近年來,蔡同德大量投入品控,購置設備檢驗檢測藥材,生産流通都可追溯。每天都有數噸中草藥從吳江運到上海群力中醫門診部。“這樣,蔡同德的中草藥‘存儲’始終在路上,病人拿到的基本都是當天出廠的。”楊清説,流通快,藥效好,現代化生産、儲運,讓品控有保障。

蔡同德公司旗下的群力草藥店還首創了單味中藥定量小包裝,實現了劑量規格精準化。一方面,藥房配藥不必臨時抓藥稱量,提高效率,便於電腦管理銷售;另一方面,煎藥時劑量精準,人命關天,多吃少吃都不行。這一品控創新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事實上,推進品控現代化,申城近年來持續提升中醫藥資訊化水準,強化中醫藥品質安全管理,完善全市中醫藥質控網路和標準體系建設。同時,加強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事中事後監管,推進中醫診所備案;委託行業協會加強中藥代煎企業的行業自律管理,研究中藥臨方定制加工有關工作,確保用藥安全。

日益現代化的中醫藥,也要走出國門。2019年,蔡同德堂與岳陽醫院合作的中醫藥門診部“中國—模里西斯中醫藥中心”已落地模里西斯,成了“一帶一路”的健康使者。蔡同德堂還跟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簽署了國際教育臨床基地合作協議,推進了中醫藥國際化進程。

南京東路步行街上,唯一的老字號中藥店蔡同德堂,飛檐鬥拱、朱漆金瓦,古色古香,別具一格。天南地北的遊客川流不息,走過路過都要仔細瞧瞧這古老藥店——百年“蔡同德”青春依舊,近悅遠來,古老中醫藥跋涉千年,越來越現代化!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