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讀: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人群應該怎麼吃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佈《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等四項食養指南,其中明確了中醫對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認識與分型,介紹了濕濁證、濕熱證、痰瘀證、脾腎虧虛證等常見辨證分型及臨床表現。本次發佈的食養指南旨在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中西醫聯合的優勢,以傳統食養理念對我國人群慢性病發生發展的預防和控制起到指導作用病給出具體化建議。
2018-2019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數據表明,我國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為14%,痛風患病率為0.86%~2.20%,男性高於女性,城市高於農村,沿海高於內陸。痛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病理基礎,是由於體內的嘌呤代謝産生障礙,産生的尿酸與排泄失衡造成的。長期攝入高能量食物導致的營養過剩、酒精和果糖飲料攝入、長期熬夜對肝臟的代謝造成影響等膳食及生活方式都容易造成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發生,也極容易造成肥胖問題。
中醫食養是在中醫辨證施膳指導下的非藥物調養方法,根據食物特性為不同體質與病證搭配不同的食譜,逐步改善體質,對疾病發生發展起到輔助控制的作用。中醫學認為痛風是一種本虛標實的疾病,即在本身代謝功能偏弱的情況下,不良的膳食攝入和生活習慣導致筋骨關節中積累痰濁、濕熱、瘀血,痹阻等問題,導致疾病發生。根據中醫食養方法合理搭配膳食,減少嘌呤攝入,有利於減輕新陳代謝負擔,對控制尿酸水準、保持健康體重有著積極幫助,也有利於減少痛風發作,改善生活品質。
《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中針對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人群的日常食養提出了以下7條原則和建議。
(一)食物多樣,限制嘌呤。
品種多樣、營養均衡的膳食結構是人體進行健康新陳代謝的基礎。要合理調整一天中攝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能量比例,配合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與水分的攝取,食物品種每天應不少於12種,每週不少於25種,且應當包括谷薯類、蔬菜和水果、畜禽魚蛋奶、大豆和堅果等種類。
動物蛋白中,動物內臟的嘌呤含量要高於一般肉類,雞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較低;植物蛋白中的大豆雖然比瘦肉和魚類的嘌呤含量高,但人體對植物中的嘌呤利用率低,豆腐等豆製品中的嘌呤也會在加工之後有所降低。此外,增加主食中穀物食物的比重、選擇血糖生成指數低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等,也有助於降低痛風發作的概率。
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是控制尿酸、減少痛風發作的最直接辦法。膳食中的嘌呤含量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存在個體差異,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人群更要科學選擇食材,嚴格控制嘌呤攝入。
(二)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新鮮蔬菜中含有的生物鹼類、酚酸、黃酮類、芪類及苷類等物質在降低血尿酸水準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助於改善高尿酸血症,降低痛風發作風險;乳蛋白中的優質蛋白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可以幫助可促進腎臟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因此建議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人群每日保證充足的蔬菜或植物性飲料以及乳製品攝入。
水果也是重要的植物化合物與維生素來源,但果糖會誘發人體代謝異常,並引起胰島素抵抗。新鮮水果中的維生素C、黃酮、多酚、鉀、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可改變果糖對尿酸的影響作用,不會直接造成尿酸升高;相對地則需要限制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攝入,如含糖飲料、果汁飲料、果脯蜜餞等。
(三)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保證充足飲水可促進尿酸排泄,在心、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規律的飲水能夠帶走體內包括尿酸在內的新陳代謝廢物。要堅持“一天八杯水(建議2000ml以上)”的健康生活習慣,以白水為佳,也可適當飲用檸檬水、淡茶、無糖咖啡及蘇打水,避免過量飲用濃茶、濃咖啡等,避免飲用生冷飲品。
人體內酒精的代謝過程包括影響嘌呤釋放、導致血清乳酸升高等,總體上是減少尿酸排泄的。並且部分酒類本身也含有嘌呤,因此應限制飲酒,尤其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更需要注意不要飲酒。
(四)科學烹飪,少食生冷。
食用更本味的食物不僅有利於對食物本身含有營養成分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攝入過量的鹽、油、調味品等,加重人體的代謝負擔。預防與控制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也需要注意食物的烹飪和加工方式,例如少吃通過油炸、煎制、鹵制等會增加食物含鹽量和含油量的方法烹制的食物。肉類可以通過汆煮後食用,儘量不喝湯。
冰淇淋、生冷海鮮等生冷食品容易造成脾胃功能損傷,同時可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增加,誘使痛風發作。因此痛風患者應注意少吃生冷食品。
(五)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在保證健康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適度規律的運動能夠促進身體活性,對新陳代謝起到保障作用。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如果同時存在超重、肥胖的問題,痛風的發作概率會有所增加,因此通過運動實現能量攝入小于能量消耗;同時,避免過度節食和減重速度過快。
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柔韌性是相對有效的,例如慢跑、走路、自行車以及太極拳、八段錦、游泳等運動都不會對關節産生過大的壓力。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要注意保持規律作息、勞逸結合,在發病期間減少或避免運動。作息不規律會導致疲勞進一步加重,從而促使機體代謝産物堆積和內環境變化,進而增加痛風風險。
(六)辨證辨體,因人施膳。
中醫食養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辨證施膳”。儘管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存在相近的致病因素,個體本身的體質、飲食習慣與生活環境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一般來説,高尿酸血症與痛風患者的脾胃都存在先天不足或者後天損傷,因此痛風食養的關鍵也以調理脾胃為主。推薦食用的食物有白扁豆、玉米須、麥芽、山藥、芡實、大棗、橘皮、山楂、五指毛桃、茯苓等。脾主肌肉,和緩、少量、持續的運動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
總的來説,痛風食養應當結合患者的體質特徵和臨床症狀,根據濕濁證、濕熱證、痰瘀證、脾腎虧虛證等常見中醫證型,合理膳食。除了注意清淡飲食、營養豐富之外,經常出現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避免寒冷誘發的急性痛風,濕氣較重的人群則更要嚴格控制飲食減鹽少油。目前調理濕氣體質常用的薏苡仁、茯苓、赤小豆等頗受青睞,但對自己體質病徵不明確的人群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宜自己體質的食物攝入。
(七)因地因時,擇膳相宜。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沿海地區的膳食結構中更高比例的海産品、內陸高原地區攝入更低的新鮮蔬果等,都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人們每日攝取的營養來自於同樣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動植物,因此飲食也需要因地制宜,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順應生活環境的季節變化,保證膳食結構中時令食物的攝入。
因時制宜,分季調理。春季生發,飲食上應當以清爽、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蔬果為主;夏季暑熱,建議多吃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的食物;秋季乾燥,應多吃味甘、性微涼、生津潤燥的食物;冬季寒冷,飲食應以溫補滋養為主。此外還應注意順應天時,減少熬夜、煙酒、重味、食熏烤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春夏白晝較長,應當在白天增加戶外活動,秋冬黑夜漸長,入夜後則應儘早入睡休息。痛風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低溫對骨骼關節的影響,秋冬要注意防風保暖,春夏也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盛夏開空調不要溫度太低等,避免體內陰寒,導致痛風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