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兩會·中醫藥篇】中西醫結合探索新時代青年人才成長之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獻策兩會·中醫藥篇】中西醫結合探索新時代青年人才成長之路

2024-03-09 14:4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導語:當前,全球健康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戰略背景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過去的2023年,中醫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同時也面臨很多“痛點”和“難點”,如何傳承好、發展好、傳播好中醫藥,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2024年全國兩會,中國網中醫頻道策劃《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專題系列報道,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産業發展、國際傳播等重點議題,通過代表委員和中醫藥領域的參與者、從業者的講述,為全國兩會建言獻策,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智慧。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醫學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中醫的生動實踐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2024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接受中國網中醫頻道專訪時表示,“讓中醫藥走向世界,就是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也是讓中國的軟實力走向世界。”徐安龍就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醫藥守正創新實踐、中醫藥海外傳播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今年全國兩會上,中醫藥人才培養依舊是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面對基層中醫醫師的匱乏、中醫藥高等教育傳承創新不足等問題,中醫藥人才培養充滿挑戰。徐安龍提出,培養合格的中醫人才是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的第一任務。一定要履行頭部大學的使命,培養拔尖的創新型人才。要在讓學生繼承中醫經典的基礎上學習現代醫學知識,以中醫思想和理論為核心,以現代科學的邏輯為方法,實現與病人的有效溝通,達到中醫藥人才培養守正創新、全面發展的目的。

徐安龍強調,在中醫藥守正創新的道路上一定要遵循自身發展規律,既師古不泥古,又不要離經叛道,要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探索一條真正符合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的成長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一系列關於中醫藥發展的利好政策出臺,從各方面支援鼓勵中醫藥事業的振興發展。如何把好的政策向生動的實踐轉變,這是徐安龍委員一直思考的問題。“取決於中醫人如何在傳承上守正創新,如何推動中醫藥的生動實踐,要創造符合中國國情特色的、相容現代醫學的、保留優秀傳統的綜合性健康衛生體系。”徐安龍認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高度是隨著時代發展提升的,所以要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解讀中醫;中醫面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傳播也需要適應不同文化圈的習慣,因此一定要用老百姓能接受的邏輯和其他文化能聽懂的語言去講中醫藥的故事。

為深入研究中醫藥的歷史淵源、理論體系和文化內涵,徐安龍委員每年都會到各地去拜訪名老中醫,實地調研走訪,通過對國醫大師的採訪,對經典文獻整理,先後出版《大音希聲》、《Yin Yang You》 (中文翻譯:《陰陽遊》)等中醫藥著作,同時通過對話駐華使節、海外社交媒體直播等方式,積極向海內外傳播中醫藥文化。在此過程中,徐安龍也總結了幾條中醫藥海外傳播的經驗:一要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中醫;二是用實際療效體驗講中醫;三是用科學道理講中醫。他説,中國既有完整的西醫教育體系,又有優秀的傳統中醫體系,在傳統醫學為西醫發展提供經驗的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在中醫的發展上中西並重、中西結合的探索還有很大的空間。

談到兩會的提案,徐安龍表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他今年關注的重點。目前全國的青少年中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比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我作為一個校長,我覺得讓孩子們能夠減少心理負擔更好地讀書求學,這是我提出這個提案的初衷。”徐安龍説,“中醫看病的過程中,問話就是一個心理疏導。所以好的中醫其實是個好的心理醫生。”

“在西方醫學中,醫學和心理學是分開的,但中醫是二者合一的,中醫臨床上將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稱為‘情志病’。”徐安龍認為,中醫藥的“形神”理論對情志病防治作用顯著,因此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主體治療有望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堅實助力。他建議,將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建設工作納入重點民生項目;加強學校心理服務機構建設,把好教職人員“入口關”;提高醫療機構精神心理服務範圍及能力建設;完善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防治精神心理疾病工作機制。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中醫藥的發展包含中醫藥核心思想和理論的傳播,包含對人類身體與精神健康、對生活幸福快樂程度的人文關懷。中醫藥的傳承是與全世界共用中華傳統健康智慧的寶藏,對全人類健康福祉的實現具有不可比擬的價值。”徐安龍最後強調。

(總監製:薛立勝 /總策劃:詹海濤 /監製:蔚力 許浩成 /策劃:胡俊 /記者:胡俊 鄭偉 張芃芃 /編輯:郭一嘉 尤自秀 /視頻:李新艷 /設計:劉華)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