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加強一線案例採集構建中醫臨床數字化體系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加強一線案例採集構建中醫臨床數字化體系

2024-03-02 12:2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導語:當前,全球健康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戰略背景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過去的 2023年,中醫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同時也面臨很多“痛點”和“難點”,如何傳承好、發展好、傳播好中醫藥,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2024年全國兩會,中國網中醫頻道策劃《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專題系列報道,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産業發展、國際傳播等重點議題,通過代表委員和中醫藥領域的參與者、從業者的講述,為全國兩會建言獻策,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智慧。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中醫藥診療體系的發展完善來源於中華民族對自然與生活最樸素的探索,來源於一線醫生從萬千病例中為後人總結出的有效經驗與技巧。全國兩會前夕,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中醫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王光濤接受中國網中醫頻道專訪,就中醫骨傷科近年的發展淺談對未來中醫發展狀況的期望,並從一線醫生的角度,建議有關部門能夠推進針對一線醫務工作者實際,做好病理和病例數據的統計、整理,推動中醫臨床數字化體系建設,更好提高一線醫生診療水準,更好服務人民健康。

王光濤説,在他近三十年的中醫臨床工作中感受到了非常大的變化,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後中醫在患者中的認同度有了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對看中醫的態度也更加明朗。中醫對新冠病毒症狀的有效治療、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推動等,都對臨床中醫的普及有著積極影響。中醫的顯著療效為醫患雙方建立起了更堅實可靠的信任紐帶,尤其是病人所關心的長期療效的體現,也提高了病患對中醫“治未病”理念的認識深化、對傳統中醫的信任與接納。

中醫骨傷科是中醫學的龐大分支之一。骨傷分為軟傷和硬傷,軟傷包括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硬傷包括骨折、肌肉拉傷等;還有骨腫瘤等骨病的研究。“老百姓目前所了解、所接受的骨傷治療以軟傷為主,而軟傷治療也是中醫骨傷的優勢病種,能夠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把保守治療做到極致。”王光濤強調,“當下中醫骨傷科的發展重心是軟傷,宏觀來看,硬傷和骨病治療也需要跟上發展、齊頭並進,為傳承中醫骨傷全領域治療保持相對均衡的發展節奏。”

“醫學必須與時俱進,中醫幾千年的傳承也是與時俱進的,因此當下在中醫治療中推進現代科技的運用和創新,例如影像技術等的運用,能夠幫助醫生更直觀、更深刻地認識到骨傷病的本質,這也是中醫包容性的一種體現。”談及中西醫結合,王光濤認為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推動人類醫學的進步。

此外,王光濤在工作之餘也進行一些中醫科普寫作,他説,這些創作都來自於真實的診療經歷,將保持健康的方法傳達給病人是醫生的義務。“醫生對專業知識的科普化解讀能夠幫助病人更深刻、更直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王光濤説,病患的這種“獲得”也是就診經歷的一部分,要讓病患認識疾病,並養成保持健康的習慣。

王光濤説,一線醫生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病情和病人,積累了大量的有效病例。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一線醫務工作者接診的有效病例的數據統計與整理,進行數字化、標準化的標記,為更多基層醫療工作者提供經驗共用,提升醫生對患者病情把握的準確度與對應治療的速度,將對未來基層中醫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深化大眾對中醫的理解。同時要簡化中醫語言,構建中醫化的話語體系,繼承傳統的中醫思想,與當代的知識體系相結合,與時俱進,更好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

(總監製:薛立勝 /總策劃:詹海濤 /監製:蔚力 許浩成 /策劃:胡俊 /記者:胡俊 鄭偉 張芃芃 /編輯:郭一嘉尤自秀 /視頻:李新艷 /設計:劉華)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