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兩會·中醫藥篇】中國學生更應該傳承好中醫藥文化
導語:當前,全球健康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戰略背景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過去的 2023年,中醫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同時也面臨很多“痛點”和“難點”,如何傳承好、發展好、傳播好中醫藥,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為迎接2024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中國網中醫頻道策劃《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專題系列報道,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産業發展、國際傳播等重點議題,通過代表委員和中醫藥領域的參與者、從業者的講述,為全國兩會建言獻策,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智慧。
“保護好、傳承好中醫藥文化是一項重大責任,要讓更多的中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要發揚好中醫藥精神,讓中醫藥走向國際、走向全世界!”近日,北京市房山區政協委員、東璧堂中醫藥博物館館長周海利接受中國網中醫頻道專訪,就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保護和教育推廣進行了深入對話。
琳瑯滿目的牌匾、各式各樣的制藥工具等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展廳之中。周海利介紹説,他從15歲就開始了中醫藥相關的收藏,展示出來的這些藏品有1萬餘件,只是他15萬餘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在30年的收藏生涯中,周海利一直秉持著將老物件保留下來的初心,“把好的東西能保護好、傳承好,讓下一代人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周海利委員從海外搶購回來的《本草綱目》刻本
作為中醫藥領域的傳承者、踐行者,周海利今年在房山區兩會上的提案也與中醫藥緊密相關。他説,房山區本身是個旅遊區,又是個醫療資源相對緊俏的區,尤其是2023年7月的洪澇災害之後,基層醫療資源供應的改善以及中醫藥對基層醫療的助力,都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他提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著力推動中醫藥與旅遊資源相結合,提升公眾對中醫藥的關注度,從而推動中醫藥資源向更基層的社區下沉。
東璧堂中醫藥博物館能達到當前的規模,是中醫人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做出的一份貢獻。目前,東璧堂博物館也是北京市中小學文化教育的研學基地之一,每年都有中小學校,甚至是海外的機構組織學生前來參觀學習。作為博物館的創始人,周海利表達了對研學活動的高度認可和對中小學生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殷切期望。他説,中醫藥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接觸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東璧堂博物館能夠成為年輕人認識中醫藥文化的橋梁,是他多年的努力與心血的價值實現,他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周海利在談話中也提到,前來博物館參觀學習的遊客中不乏香港、澳門等地的學生,還有從新加坡遠道而來的學生。在當前“中醫熱”風靡全球的趨勢下,中國的學生更應該學好中醫、傳承好中醫,把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推廣好、發揚好,讓世界更好認識中醫藥。
(總監製:薛立勝 / 總策劃:詹海濤 / 監製:蔚力 許浩成 / 策劃:胡俊 / 記者:胡俊 鄭偉 張芃芃 / 編輯:郭一嘉 尤自秀 / 視頻:李新艷 / 設計: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