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中醫藥”曹州面塑創新升級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非遺+中醫藥”曹州面塑創新升級

2024-01-22 14:37

來源:菏澤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曹州面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多年來,菏澤市眾多民間藝人憑藉高超的技術和持之以恒的決心,讓曹州面塑聲名遠揚。我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中草藥的療效在當今世界上越來越受到重視。那麼面塑和中草藥相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1月17日,記者來到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面塑工作室,探訪曹州面塑與中草藥聞香療法相結合創作出本草香塑的傳奇經歷。

當日上午,記者還未走進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面塑工作室內就聞到一股中草藥味,推門而入後,中草藥的味道更濃郁了。工作室內,擺放著多種已經完工的面塑作品,幾位面塑藝人正在忙碌。只見曹州面塑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但這些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與原來捏制的面塑作品不同,這些作品所使用的面塑原料中多了中草藥,因此每一件作品聞起來都有一股中草藥的清香味。

據山東省面塑非遺傳承人李雙虎介紹,曹州面塑已有千年之多的歷史,享譽海內外,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而面塑與中草藥的完美結合不得不説是曹州面塑發展過程中的一次創新。眾所週知,目前從事曹州面塑的手藝人年齡偏大,長年累月地捏面塑,他們的眼睛、肩膀很容易疲勞,這些老藝人就想著,如果能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讓身體得到保健該有多好啊。

“我今年58歲,從1982年就開始跟著家裏人學習捏面塑,一直到現在。我很喜歡面塑,覺得非常有意義,同時我也很喜歡中草藥,所以就想到將兩者結合。”李雙虎笑著説,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將中草藥與面塑成功結合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雙虎請教30余位老中醫後,將不同功效、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藥材進行分類後,打成粉末,製成香粉,加入面塑材料中。“其實每味中草藥的味道都不一樣,都是獨特的,但要想讓幾味中草藥混合在一起,既有保健作用,又味道不相衝,就必須得請教老中醫了。後來,我又想到咱們菏澤的牡丹、芍藥是一味中藥,而且還具有菏澤本地特色,所以我就提議加進去。”李雙虎説。2023年9月,以李雙虎為首的曹州面塑藝人經過幾次嘗試,讓中草藥與面塑原料相結合,並沒有影響作品的美觀,反而讓作品多了一股清香味。“我們經過多次集體商議,一致同意把一些中醫藥秘方(安神助眠、提神益智等)香料用於面塑,開創了把中醫藥香方融入非遺面塑創作的先河。因為有清香味,所以我們決定取名曹州香塑。”李雙虎介紹,香塑散發的香味通過肺部、毛孔吸收,由血液傳送到全身的各個部位,從而達到聞香保健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曹州香塑是魯西新區馬嶺崗鎮面塑又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創新,它是把中草藥配方香料融入面塑原料中創制的新型面塑——本草香塑,這在全球面塑界尚屬首次。

用香塑作品講好菏澤故事

曹州面塑聲名遠揚,如何讓曹州面塑講好菏澤故事,多年來,曹州藝人一直在探索。

同時,馬嶺崗鎮政府非常重視非遺面塑的傳承和發展,特別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和紅色文化的挖掘與利用。

2023年8月,馬嶺崗鎮政府組織本鎮面塑藝人李雙虎、李震報、時保民、穆金生、時紅生,集體創作魯西南民俗、馬嶺崗鎮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題材面塑。

他們以發生在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周邊的紅色故事為主題創作,通過創作一個個故事場景用“香塑”講述菏澤故事。

“我們與面塑有著深厚的感情,從事了40年的面塑創作,每當成功創作一個作品時,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現在曹州面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很自豪。”曹州面塑藝人時保民説。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人大常委副主任郭春生是曹州面塑的重要推廣者,也是曹州面塑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見證者,説起曹州面塑,他介紹,據記載,在菏澤一提起面塑人們想到的就是穆李村。1852年(清咸豐二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來到菏澤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

“中草藥與面塑相結合不得不説是曹州面塑的創新發展,我們計劃將這一創新發展推向全國,走向世界。”郭春生介紹,曹州香塑原料的成功研製,把傳統中草藥文化和非遺面塑有機結合在一起,融入牡丹産品深加工産業鏈,用牡丹香塑譜寫曹州牡丹文化新篇章,向世界講好牡丹菏澤故事,普及中草藥聞香文化,讓世界感悟中草藥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