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證候用於2型糖尿病診療有了微觀依據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研究員仝小林,廣安門醫院代謝病研究所研究員趙林華團隊與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聯合,運用機器學習方法,明確了中醫證候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診療的科學性和微觀依據,篩選並驗證了關鍵菌屬布勞特氏菌屬(Blautia)在精準干預中的臨床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在糖尿病研究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糖尿病》(Diabetes)發表。
2型糖尿病是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重大代謝性疾病。相較于現代醫學以微觀病理和臨床指標為依據的疾病診療體系,中醫擅長辨證論治,即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所得證候來反映機體整體狀態。然而,中醫證候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分型的科學內涵,目前仍鮮有形成系統的闡釋。前期隊列研究表明,腸道濕熱證和胃腸實熱症是早期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主要證型,其核心證候差異在於糞便性狀,即腸道濕熱證患者的糞便長期黏臭,而胃腸實熱證患者表現出長期糞便幹結。
該研究于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期間,從1798位居民中篩選103名長期糞便黏臭或幹結、未經藥物干預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5位健康志願者,收集糞便、血液和尿液樣本,測定腸道微生物的物種組成和代謝物,並結合了宿主轉錄組、代謝組、細胞因子和臨床表型數據。
研究結果表明,糞便性狀(黏臭、幹結)是對2型糖尿病人群腸道菌群和宿主的多組學異質性具有最強解釋能力的臨床表型。該發現進一步揭示了糞便性狀在2型糖尿病疾病背景下對機體整體狀態的反映,從而強調了該特徵是一個重要的人群分層依據。基於此,該研究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糞便黏臭和糞便幹結的分層。多組學橫斷面分析結果闡明瞭糞便性狀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分組的可解釋性和微觀依據。研究通過Blautia單菌灌胃干預成功抑制了2型糖尿病小鼠的脂質積累、體重增加和血糖升高,同時調節了小鼠的腸道菌群組成,揭示了Blautia可作為干預的潛在菌群靶點。研究基於2型糖尿病隊列的多組學數據,強調了糞便性狀在疾病患者分層中的重要性,系統闡明瞭不同糞便性狀患者的多組學特徵,體現了Blautia干預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前景,有望推動微生物精準治療的發展。同時,從微生物組學和多組學的角度,體現了中醫證候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來反映機體整體狀態並用於疾病分類診治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