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遇上“暖冬”,傳統養生還有用嗎?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三九”遇上“暖冬”,傳統養生還有用嗎?

2024-01-09 17:0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民間歌謠唱“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是常年中最冷的時節。本週(1月9日至14日)開始雖有多股冷空氣活動,但整體強度弱,難改今冬偏暖格局。傳統中醫養生建議飲食溫補、早睡晚起、忌過度運動、注意平心靜氣等,究其根本還是立足於冬季氣溫低,人體的迴圈、細胞活躍度低,由此給出關注健康狀況的經驗之談。今年“三九”不是最冷的時期,並不説明傳統的冬季養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反之,氣溫上下變動更容易造成冬季感冒,因此遵循傳統的養生方法,正是符合冬季溫補養生規則的上佳選擇。

“民以食為天”,冬季食養的核心在於進補人體陽氣的流失。冬季是身體的修復和迴圈都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食溫補是冬季養生最值得推敲的一門學問。冬季養生主腎,因此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這些黑色食物通常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延緩衰老的功效,另一方面,黑色粗糧能夠輔助腸胃的消化吸收保證腸道通暢,維護人體消化系統的正常健康運作。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姜”,蘿蔔有很好的補氣作用。蘿蔔溫涼不寒,在滋補身體的同時能夠消食化熱,去邪熱氣,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作用。冬季常吃蘿蔔羊肉湯,一方面進補氣血,另一方面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也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堅實的基礎。蘿蔔的瀉氣能夠很好地中和羊肉的火氣,冬天多吃羊肉燉蘿蔔,也極少會因積食而上火。

大白菜尤其在我國北方地區被廣泛食用。俗話説“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白菜有一定的醫用價值,其中藥名為黃芽白菜,具有通利腸胃,養胃和中,利小便的功效。白菜津液充沛,味甜性微涼,而且易於保存。早年間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常有囤滿白菜的菜窖,是東北地區過冬菜的首選,人們也經常把白菜發酵之後做成酸菜來保存,保證蔬菜攝入的同時別有一番風味。

《黃帝內經》中提到冬季“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原因是冬季晝短夜長,一天中大部分的能量都要依賴於日光,因此提倡早睡晚起。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逐漸出現夜趨性,一天之中活動時間長,並且夜生活的比例也有明顯的提升。如果出現早早上床休息,卻有難入睡、失眠、覺淺、夢多、早醒等狀況,比較可能的原因是肝血、陰精不足,導致心火過旺,上擾心神。因此冬天保證休息品質,要少吃辛辣大熱的東西,也不要過量運動,因為大量出汗會耗傷津液陰血;相對的可以多吃一些滋陰養血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山藥、枸杞、黃精、桑葚、黑芝麻、黑豆等。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酸棗仁相關的養生産品。酸棗仁具有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效,對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容易焦慮、失眠的人群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

冬季養生要“藏氣”,因此中醫不提倡在冬季進行過多、劇烈的體育鍛鍊。但今年冬季相比之下寒意略減,因此可以選擇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外出走動,做一些拉伸運動,喚醒人體活力,也可以選擇八段錦、太極拳等方式,促進人體血液迴圈,強身健體。

冬季低溫已經是養生領域老生常談的問題,每年冬天都有無數人深受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痛、凍瘡、呼吸道疾病等冬季高發疾病困擾。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另有數據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國老年人發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數高出4倍之多。中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原本存在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的問題,氣溫降低時血管容易收縮,變得更加狹窄。“三九”時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遇到今年暖冬,氣溫變化不定,更要密切關注氣溫和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調整防寒保暖措施。

當代人的很多生活習慣與傳統的養生方式産生背離,人們的起居變得更加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一些健康隱患。例如,中醫認為冬季取暖過度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調、暖氣等人造熱源實際上不利於人體的自我調節,“寒冬“的資訊沒有傳達給身體,因此也容易出現外感風寒和各種上火症狀。此外,整夜使用電熱毯、圍巾衣帽覆蓋口鼻等也是冬季多發疾病的原因。生活上要注意飲食節制、作息規律、開窗通風、注意補水。祝大家平安過“三九”,溫暖過嚴冬。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