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訪青年嘗試過中醫診療法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超九成受訪青年嘗試過中醫診療法

2023-11-30 14: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保溫杯裏泡枸杞”、強身健體八段錦、針灸拔罐、刮痧藥膳……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健康管理,各種中醫養生理念和療法逐漸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3%的受訪青年覺得自己有中醫養生意識,94.0%的受訪青年了解過中醫養生的相關理念,93.3%的受訪青年嘗試過各式中醫診療法。

刮痧、拔罐、脈診是受訪青年最常體驗的中醫養生項目

“我還什麼都沒説,志願者就能從我的脈象中看出我身體的一些毛病。”一次脈診體驗,讓北京交通大學大二的王習然刷新了對中醫的認識。幾週前,在學校舉辦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中,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志願者僅通過脈診就準確地判斷出了王習然的健康狀況,讓她很驚訝,“之前沒想到脈診這麼準!”體驗過程中,志願者不僅向她普及了中醫藥文化知識,還針對她的身體狀況給出了一些日常保健建議。

這並不是王習然第一次接觸中醫。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在當年高考第一天,她頸椎和頭疼得厲害,為了不影響考試發揮,她媽媽請來了當地中醫院的正骨醫生。“在正骨完的那一瞬間,我就不怎麼疼了,真的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此後,王習然也養成了定期推拿按摩的習慣,一月一次,讓自己從緊繃的生活中放鬆下來。

在深圳工作的陳雪是一名中醫養生愛好者,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一起拔罐,在她看來,拔罐容易上手,通過簡單的學習在家就可以操作。“拔罐讓我身體舒暢了不少。通過拔罐後皮膚的顏色還可以判斷身體的狀況,結合其他的診療方法能更好地調理身體。”如今,陳雪除了定期去拔罐,平時還會用中草藥精油揉腹,刮肝經等,養成了自我保健的習慣。

提到中醫養生,來自山西的95後安津對上學時的一次刮痧經歷記憶猶新,“刮完的第二天特別疼,我還因為沒注意保暖發燒了。”儘管第一次刮痧的經歷並不那麼愉快,但工作後的安津還是形成了中醫養生的意識,除了平時會去推拿按摩,她還學習了一套臉部按摩手法,在家用臉部刮痧棒針對穴位按摩。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學生霍俊彤發現,現在身邊許多年輕人都有中醫養生的意識。他注意到,很多年輕人已經開始用枸杞、當歸等一些藥材泡水喝,“包括我的一些非中醫專業的同學,現在也會嘗試拿藥材去煲雞湯喝。”

除了拔罐、推拿和食療,太極拳、八段錦等保健功法也開始在年輕人之間流行。據霍俊彤介紹,在他們學校,八段錦已經成為新生的必修課,“其他功法類的體育課也是非常搶手”。

數據顯示,74.3%的受訪青年覺得自己有中醫養生意識。具體來看,刮痧是最受歡迎的中醫養生項目,有45.7%的受訪青年嘗試過。有45.1%的受訪青年嘗試過拔罐,40.9%的受訪青年體驗過脈診。除此之外,艾灸(38.7%)、推拿(37.6%)、喝中藥(32.7%)等也是受訪青年體驗比較多的中醫養生方法。另外,還有一些受訪青年也會嘗試通過食療(29.8%)、太極拳、八段錦等保健功法(13.6%)來調理身體。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特色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範肅表示,相較于過去10年,近年來前來看診的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她覺得,現在年輕人中醫養生的意識越來越強了。“特別是當他們處在一個好像要生病了,但又沒有達到西醫診斷標準的狀態中時,很多年輕人就會主動來尋求中醫的幫助。”

“治未病”理念盛行 “新中式養生”出現

中醫養生不僅體現在各種診療方法上,相關理念也正在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在陳雪看來,中醫養生更多的是體現在生活方式上,“你不能等有病了才去看中醫,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

這種“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在中醫養生理念中叫做“治未病”。《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在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讀研三的陶勝很認同“治未病”的理念,他覺得日常生活中應該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地去預防或治療身體出現的問題,“只有身體狀況良好,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或者生活中”。

10月25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98%以上的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89%以上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設置了治未病科。據范肅觀察,很多年輕人“非常了解‘治未病’的概念,有很強的疾病預防意識”。

除了“治未病”的理念,王習然還對一些民間俗語比較熟悉,如“冬吃蘿蔔夏吃姜”、“冬天多睡些,夏天少睡些”、“藥食同源”……這些口耳相傳的俗語裏也體現著中醫養生的智慧,體現著《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晚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等養生理念。

年輕人都了解哪些中醫養生理念?調查顯示,48.6%的受訪青年知道“飲食有節,無饑無飽”。《黃帝內經》中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45.8%)、“夏季晚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44.4%)也是受訪青年比較了解的傳統中醫養生理念。除此之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34.3%)、“不治已病治未病”(30.8%)、“百病起于情,情輕病亦輕”(30.6%)等也均有三成左右受訪青年了解。

安津的工作作息不太規律,雖然知道中醫裏有睡“子午覺”的説法,但由於工作原因一直無法做到。她覺得自己是典型的“朋克養生”,每當熬夜工作後,才會想起來泡泡腳、喝喝養生茶。在她看來,關於養生的理念和方法,大部分年輕人多少會知道一些,“但是能做到的其實還是很少的”。

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許多年輕人無法嚴格按照傳統中醫養生的理念起居飲食。於是,“新中式養生”的概念開始出現,即在傳統中醫養生理論的基礎上,融合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通過一種更便捷、靈活的方式讓年輕人實現自我保健。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年輕人熱衷自製茶飲。王習然在高三那年,由於學習壓力大,曾經去看中醫調理身體,那時中醫就給她開過代茶飲的方子,用於安神助眠。“我平時不喜歡喝水,為了能讓自己多喝水,我會嘗試各種茶葉,也會自己研究一些藥材的藥性,針對自己的體質泡花茶喝”。

范肅介紹,如今來醫院開“代茶飲”方子的人比較多,除此之外,中藥熏蒸也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以前一説到中醫,就想到難聞的‘老藥罐子’,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中醫肺病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方晗語表示,“我們在推薦食療的時候,也會考慮到食物的味道,比如針對身寒血虛,常常伴有痛經或者四肢冰涼的女性,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除了飲食,在運動健身方面,相比短時劇烈的運動項目,中醫體系中的太極拳、八段錦等保健功法所追求的更是一種長期效應。方晗語表示,即使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跑步、籃球等劇烈運動。“中醫講求平衡,一些和緩的功法運動看似運動量小,但是對身體整體的協調性和體能要求卻不低,因此,對於一些人來説,可能更適合。”

受訪者中,00後佔13.1%,95後佔23.2%,90後佔38.0%,85後佔25.7%。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33.6%,二線城市的佔39.6%,三、四線城市的佔22.4%,縣城或城鎮的佔3.4%,農村的佔1.0%。


(應採訪對象要求,陳雪、安津為化名)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