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的自我應對
當前,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各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兒科門診人滿為患。
我院亦是如此。接診的病人中以支原體感染,及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為主。典型症狀有:發熱,39°以上者常見;咳嗽,往往下午和晚上咳嗽加重;有痰,但是痰不多,更多情況是難咳;咽喉疼痛,初期較典型,持續時間不長;咽喉瘙癢、乾燥,恢復期較典型,是這一個流行季的特徵性表現,且遷延難愈。故此,個人窺斑之見,此次呼吸道疾病的中醫病機為寒邪襲表,及入裏犯肺,中間夾雜著燥邪困擾。
這次呼吸道疾病流行季有其一定的流行病學特點:首先,感染人群多,且男女老幼之間無差異性,很多家庭是全員感染;其次,病情遷延,急性期過後咽部瘙癢、咳嗽、少痰難咳極及無痰的症狀持續很久,因為今年秋冬季偏乾燥,病情遷延與燥邪夾雜有關;由此,國家重視度很高,各地衛健委均出臺了相應的對策以及健康防護建議。但總體來看,此次呼吸道疾病的病理機制相對清晰,掌控度較高,重症率沒有異常擴展。
中醫對呼吸道疾病的探討淵源久遠且完善,著名的《傷寒論》即是中醫領域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理論和實踐完善之作,抗擊新冠的勝利,也是《傷寒論》理論的勝利。結合這段時間的臨床總結,中醫在治療此次呼吸道疾病方面有可借鑒之處:
首先,外感風寒是病因。發病初期,多以發熱甚至是高熱為主,有時伴隨咽喉疼痛,風寒表證明顯,多以桂枝東加減為治,虛弱者合用玉屏風散。隨著病情的發展,有些病人,遇冷後症狀加重,得溫後症狀減輕,或者下午晚上症狀加重等,“寒證”的表現,也許是表寒,也許是肺寒,伴隨始終,助陽解表,抑或助陽溫肺等治療原則即貫穿始末。常用桂枝、麻黃、細辛、幹姜、黃芪、黨參、人參等藥物。入裏化熱證另辨。
其次,今年的秋冬季相對乾燥,此次呼吸道疾病處理過程中不要忽略燥邪從中作梗的問題。發熱期過後,病情逐漸平穩下來,遺留咳嗽、少痰等症狀,此時多伴隨咽喉瘙癢、咳聲表淺、痰少難咳、咽喉乾燥、甚至喑啞等問題,此時在“寒證”基礎之上,要考慮燥邪的存在,燥邪耗氣傷陰導致了上述的症狀,常用麥冬、黃芪、桑葉、沙參、川貝、甘草、蜜款冬花、百部等以潤咽喉、潤肺,也常常配伍少許射幹、胖大海、羅漢果、薄荷、金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等以利咽喉。
綜上特點,不同病理階段的治療方劑均有應對,從預防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適度鍛鍊身體,規律作息,科學飲食、調暢情志,以增強體質。《黃帝內經》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是預防疾病的永恒真理。
2.薑湯茶可以作為必備飲品,既不燥熱,又可實表,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自擬薑湯茶方:生薑6g、大棗3枚、黃芪9g、陳皮6g,代茶飲即可。
3.時令偏燥,梨湯可以常服,酌情加入川貝3g、麥冬6g、百合9g、薄荷3g、枸杞子9g,代茶飲即可。
預防工作簡單有效,但面對“厲害的病毒、支原體”也需要謹小慎微,比如家裏適當通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等。有效的預防勝於有效的治療。
本文作者:王光濤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