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中醫養生 這幾件事很重要
二十四節氣中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卻已經到來。從這個節氣開始,溫度雖然還沒有十分寒冷,但由於晝夜溫差大,市民還是要注重防寒保暖,保護自身陽氣。這幾天,前去諮詢中醫身體調理進補的市民不斷。
在淮海路上的勁松中醫門診部,張阿姨正在向坐堂的中醫主治醫生金佩華講述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身體狀況,希望能夠進行調理。到了冬季,中醫講究“冬藏”。由於自身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較慢,因而要依靠“腎氣”來發揮作用,順應身體內外變化。
“冬藏”一是藏身,二是藏陽,三是藏神。所謂藏身,就是在冬季冰天雪地的時候要減少外出,儘量待在溫暖舒適的室內,就像有的老人採用“候鳥式”生活,到南方海南島等地越冬。還有就是外出要藏好身體的頭、肩膀、肚子、背部、膝蓋和腳等部位,不能受風受寒。否則會引發頭疼、腹瀉、陽痿、痛經、中風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
所謂“藏陽”,就是對待五臟中的腎,陽氣內收,精氣固藏。冬不藏陽,寒凝心脈。心臟容易缺血,人體會感覺到胸悶、胸痛,血壓不穩。同時早睡晚起也是一種藏陽的辦法。
所謂“藏神”,就是不要輕易動肝火,克制慾望,不過度興奮,平靜看待身邊周圍的事物,減少外界對神氣的不良刺激。
金佩華告訴記者,冬令進補,中醫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事先診斷,進而開出進補方案。比如有些人舌苔很膩,火氣很大,就一定要中醫辨證好後,吃點開路方把虛火、濕邪都要去掉。因為經過一個夏天之後,可能人體還有濕邪沒有去乾淨。還有秋燥,比較乾燥,先進行辨證以後再看是否能適應。
市民成阿姨認為,冬季養生,食補很需要,但心理健康更為重要,她對自己的冬季養生概括為四句話,那就是:“第一要心情好,第二心情要豁達,第三要適當運動,第四要有一個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
中醫認為,到了冬季,不宜吃辛辣食物以免生內火。可以食用一些腰果、枸杞、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等溫潤益腎的食物。還可以多食用燉品,比如熱粥、湯類和羹類等。同時還可以食用養生藥膳進行調養,比如養心除煩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專家提醒,對於冬令進補,特別是膏方,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免得造成相反的後果。